劇情簡介
2003年5月9日,位於日本鹿兒島的內之浦宇宙空間觀察所,MV-5火箭攜帶日本航天工作者歷經十數年自行研發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號直飛蒼穹。隼鳥號的目的地是位於地球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絲川”,它將攜帶小行星的樣品返回地球。這項耗資高達130億日元的計畫牽動了無數人的心弦。上到JAXA的教授山口駿一郎 (渡邊謙 飾),下到《朝日新聞》的女記者井上真理 (夏川結衣 飾),他們的目光緊緊鎖定在隼鳥號身上。在長達五年的旅途中,隼鳥號經歷了引擎失靈、反作用輪故障、無法順利著陸、燃料泄漏等突髮狀況,人們共同祈禱隼鳥號平安歸來。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渡邊謙 | 山口駿一郎 | |
江口洋介 | 藤中教授 | |
吉岡秀隆 | 森內 | |
夏川結衣 | 井上真理 | |
小澤征悅 | - | |
石橋蓮司 | 大下教授 | |
山崎努 | 井上真理 的父親 | |
中村由利 | 松本小姐 | |
藤龍也 | 丸川教授 | |
Ricco Ross | 博士丹尼爾·克拉克 |
職員表
製作人 | 坂上順 |
導演 | 瀧本智行 |
編劇 | 西岡琢也、山根一真 |
攝影 | 阪本善尚 |
配樂 | 辻井伸行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
角色介紹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
幕後花絮
•《隼鳥號:遙遠的歸來》是東映公司60周年的紀念作品,投資高達12億日元。
•該片根據山根真一的原作《小行星探測器 隼鳥號的大冒險》改編,並加入了自主取材的原創劇本內容。
•吉岡秀隆表示自己是在收到渡邊謙先生給自己的乳酸菌飲料後,才慢慢消除了和渡邊謙共演電影時的緊張。
•該片的海報以象徵著宇宙的深藍色作為背景,主演渡邊謙凝視前方的畫面占據了海報的主體位置,有著渡邊謙親自寫下“現在,等待我們的到底是怎樣的未來。”的宣傳語。
•該片的全片音樂創作由盲人鋼琴手辻井伸行創作。
幕後製作
“隼鳥號”的傳奇經歷
2003年5月9日小行星探測器“隼鳥號”在日本發射,其任務是採集距離地球三億公里的小行星系川的樣本,它順利到達目的地,然而在兩度著陸後不久便失去了聯繫,時隔數月才恢復通訊得以返航,2010年6月13日,“隼鳥號”的樣本艙在澳洲著陸。這是在地球重力圈外的天體固體表面著陸帶回樣本的首例成功。“隼鳥號”不過一、兩米見方的身軀在茫茫宇宙中航行了漫漫七載六十億公里,滿身瘡痍依然保護著珍貴的樣本倉,它的歸來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天皇感言、皇后詠詩、首相致電,一般民眾也大為關注,模型產品被搶購一空。
“隼鳥號”引起電影人關注
電影製作人井上潔很早就開始關注“隼鳥號”,對之進行了調查,他了解到幕後的科學工作者們為了拯救瀕死狀態的探查機所作出的努力,所知越多越肯定這是時代所需要的絕好題材。定期訪日尋找素材的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國際製作總裁桑富德·帕尼奇恰巧於“隼鳥號”樣本倉返地的六月來到日本,井上與之會面提出自己的想法,立刻獲得了帕尼奇的支持。包括二十世紀福克斯,一共有八家影視公司向“隼鳥號”項目所屬的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關JAXA提出改編企劃,競爭對手中不乏日本電影巨頭,最終二十世紀福克斯、東映、松竹三家公司脫穎而出。
三部電影接連上映
該片於2012年2月11日在日本上映,而在該片之前2012年10月1日福克斯版《隼鳥號》上映,在該片之後僅一個月(2012年3月10日)由松竹拍攝的《歡迎回來,隼鳥號》也於日本上映。
製作發行
相關公司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Studio 88 | Toei Co. Ltd. |
Toei Co. Ltd. |
信息發布
2011年8月20日,《隼鳥號:遙遠的歸來》發布了首款海報和先行版預告片。8月22日,該片發布了演員陣容 。2012年1月19日該片在東京舉行了試映會 ,2012年2月11日該片在日本全國公映。
票房成績
《隼鳥號:遙遠的歸來》上映首周取得了168萬美元的周票房(折合1.28億日元),位列日本周末票房榜第四的位置,對比福克斯版本的《隼鳥號》首周票房高出124% 。上映第三周,周末該片取得了85萬美元的票房,位列日本周末票房榜第七,累計總票房637萬美元(折合5.17億日元) 。最後,《隼鳥號:遙遠的歸來》以6.15億日元的總票房位列2012年上半年日本票房榜的第三十位。
影片評價
《隼鳥號:遙遠的歸來》是三部關於隼鳥號的電影中陣容最龐大的一部,再加之該作品是東映公司60周年的紀念作品,日本電影界從上到下都非常重視本片。《隼鳥號:遙遠的歸來》開出了比福克斯版《隼鳥號》更出色的票房成績。觀眾樂於在觀影過程中體驗隼鳥號的魅力,學習那些宇宙航天人員的精神。 (搜狐評 )
《隼鳥號:遙遠的歸來》對日本航天界的描述簡直生動。比如他們的控制室跟中國的一比,簡直太寒酸了。椅子破破爛爛,地板都開裂了,就那么小小的一個控制室。但是日本的航天工程師們在這個控制室裡面所完成的,是一個相當創新的項目。 (劉慈欣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