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窮人

隱性窮人,指的是不計入國家福利體系但依然收入不夠富裕的人群,比如屌絲、碼農等。他們不屬於傳統的“工人階級”,而只能算是一群既渴望金錢與成功,但又處於“市場”的主流之外、深深陷於自己屌絲命運無法自拔的“窮人”。

熱詞背景

隱性窮人隱性窮人
2012年,耶魯大學教授、摩根史坦利亞洲區前主席史蒂芬·羅奇對媒體說,中國經濟在過去十年發展引人矚目,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國在減少貧困方面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就”。

這段話立刻被《人民日報》引用刊載,配以另一些國內外的所謂專家觀點,用來證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取得的輝煌成就”。文章提到自1981年以來中國的貧困人口減少了6億多,這在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史上史無前例。政治經濟史研究者、專欄作家孫驍驥認為,這句話的意思也可理解為:“首先,我國在減少貧困人口的‘驚嘆成就’本質上是因為貧困人口基數很大。這些生活在中國的窮人當中有6億人在三十年的時間裡收入越過了貧困線,還說明脫貧進程緩慢。但越過貧困線的原因卻並沒有提及,其實這很可能是因為貧困線標準本來定得過低,所以窮人可以輕鬆‘脫貧’;還有一種情況可能是,窮人或許表面上“脫貧”了,但他們的經濟狀態和社會地位其實並沒有什麼改善,只是在身份上由吃低保的‘顯性窮人’,轉變為不計入國家福利體系但依然很窮的‘隱性窮人’。”

特徵

隱性窮人,常被稱為矮醜窮屌絲碼農、農民工、苦逼白領等等。他們與消費這一時代主鏇律背離,在社會地位上只能是被不斷邊緣化。因為當“隱性窮人”不消費,對這個社會而言你就不具有任何價值。

眾所周知,GDP是靠消費拉動的,而政府鼓勵人們消費、把消費視為愛國之舉,實際上進一步告訴人們:不消費是一種不道德的,甚至非主流的行為。這在政治上進一步把搬磚的屌絲們(或者按照英國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的說法:“新窮人”),置於一種既無發言權又無選擇權的邊緣境地。

隱性窮人並不屬於傳統的“工人階級”,而只能算是一群既渴望金錢與成功,但又處於“市場”的主流之外、深深陷於自己屌絲命運無法自拔的“窮鬼們”。如同英國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所說,對他們而言“富人不是敵人,是榜樣。不是憎恨的對象,是偶像”。

雙語解讀

Invisiblepoorpeople隱性窮人yǐnxìngqióngrén:

Peoplewhoareinpovertybutarenotabletobenefitfromtheircountry’swelfaresystem .

(互動百科與《環球時報》英文版聯合推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