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順

隨從,避免膩煩情緒,順理,闡述不同見解。 隨順,是84000法門皆可成佛的基本教義。 隨順,是認同對方的同時,闡述不同見解。

釋義

【辭彙】隨順
【注音】suí shùn
【釋義】①依順;依從。②隨從,避免膩煩情緒,順理,闡述不同見解;隨順,是認同對方的同時,闡述不同見解。是解決分歧、避免分歧加大的有效方法。③是84000法門皆可成佛的基本教義。用選擇成佛捷徑來解決分歧。
【示例】當代·殷謙雜文集《心靈真經》:“文學藝術是一種向生活顯示自由意志和精神力量的自覺行為,而並非“生活”驅使或奴役下的被動的行為。文學或藝術並不是對生活無條件的隨同、放任和隨順,而是對生活的拒絕、拷問和質疑,如果將一部作品的筆觸僅僅停留在外在的層面來反映現實生活,那就不能使其成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作品,更不能使其成為一部具有精神力量的作品。”
基本解釋:
隨從,避免膩煩情緒,順理,闡述不同見解。
隨順,是84000法門皆可成佛的基本教義。用選擇成佛捷徑來解決分歧!
隨順,是認同對方的同時,闡述不同見解。是解決分歧/避免分歧加大的有效方法。
韓愈《答陳生書》:“所謂順乎在天者,貴賤窮通之來,平吾心而隨順之,不以累乎其初。”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一折:“若不隨順他,依舊要勒死我。”《水滸傳》第二六回:“ 武松 拖住便道:‘一杯淡酒,又不長久,便請到家。’那 姚二郎 只得隨順到來。”《警世通言·計押番金鰻產禍》:“ 張彬 沒奈何,只得隨順。”

概述

謂隨從他人之意而不拂逆。法華經卷一序品有供養諸佛、隨順(梵a^nulomiki^ )行大道、具六波羅密之說。同經卷四‘五百弟子受記品’亦說,世尊甚奇特,所為極希有,隨順(梵anuvartayante )世間若干之種性,以方便知見而為說法,拔出眾生處處之貪著。 新華嚴經卷三十七中亦有菩薩如是觀一切法之自性清淨,隨順(梵anu=loma )不違),得入第六現前地,得明利之隨順忍(梵anulomiki^ ks!a^n=tih! ),而未得無生法忍等之記載。 隨順一語,在佛、眾生、教法皆可用之。於瑜伽師地論卷二十八舉出十種隨順學法,即不淨想、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厭逆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光明想、離欲想、滅想、死想;並言欲修習十想,須斷十種障礙學法與違逆學法。又舉出宿因、隨順教、如理加行、無間殷重所作、猛利樂欲、持瑜伽力、止息身心粗重、數數觀察、無有怯弱、離增上慢等十種隨順學法,並一一加以解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卷二、瑜伽師地論卷三十七成熟品、大乘莊嚴經論卷二成熟品、俱舍論卷四、法華經文句卷二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