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縣概述
隨縣以西周封國隨為名。春秋分屬隨、厲、唐三國。戰國末屬楚,置隨縣。西魏大統元年(公元535年)置隨州。1979年,合併隨縣城關鎮及近郊,設立縣級隨州市。1983年8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原隨縣,將隨縣的行政區域併入縣級隨州市。1994年,湖北省政府將隨州市由襄樊市代管改為省直轄。2000年,撤銷省直轄縣級隨州市,設立地級隨州市,原縣級隨州市行政區域為曾都區行政區域,區轄面積為6989平方公里。2009年,湖北省隨州市隨縣獲國務院批准重新設立,即在現隨州市曾都區(市政府所在地)區劃範圍內,劃出部分鄉鎮成立隨縣,曾都區繼續保留。新隨縣版圖面積5673平方公里, 轄19個鎮(場),391個村(居)委會。
新隨縣位於鄂西北,地處“武漢城市圈”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節點,有著獨特的區位優越,東依武漢、西鄰襄樊、北至信陽、南離荊州,交通十分便捷,312、316兩條國道,漢丹、西寧、小厲鐵路和即將修建的隨信鐵路、武漢到西安高速鐵路,漢十、隨岳、麻竹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居“荊楚要衝”,扼“漢襄咽喉”,系“鄂北重鎮”。
根據隨州2011-2020年城建規劃,隨州將再造一座新城。到2020年,實現中心城區100平方公里、人口100萬人的“雙百”目標。
根據規劃,到2020年,隨州主城區將形成由舊城核心區、城東新區、城南新區、城南行政文教區、城西文化保護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兩水工業園區、炎帝農耕文化園區、淅河綜合服務區等功能區構成的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展到10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00萬人,實現“雙百”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標,隨州也將完成由中等城市向區域性大城市的跨越。
隨縣行政中心
一、地塊概述
1、出讓地塊總面積約364.8畝(其中有效用地約268.2畝,代征面積約96.6畝。
2、該地塊按規劃路網分為6宗獨立地塊單獨出讓。
各宗獨立地塊規劃設計條件如下:
地塊一
規劃總用地面積:3.72公頃(約合55.8畝) 其中:有效用地面積:2.72公頃(約合40.8畝)
其他代征面積:1.00公頃(約合15.0畝)規劃用地性質:商住用地
規劃用地指標:容積率≤2.0 建築密度≤30% 綠地率≥35%
地塊二
規劃總用地面積:3.93公頃(約合58.95畝) 其中:有效用地面積:3.41公頃(約合51.15畝)
其他代征面積:0.52公頃(約合7.80畝)規劃用地性質:商住用地
規劃用地指標:容積率≤2.0 建築密度≤33% 綠地率≥35%
地塊三
規劃總用地面積:4.00公頃(約合60.00畝) 其中:有效用地面積:2.29公頃(約合34.35畝)
其他代征面積:1.71公頃(約合25.65畝) 規劃用地性質:商住用地
規劃用地指標:容積率≤2.0 建築密度≤35% 綠地率≥35%
地塊四
規劃總用地面積:4.04公頃(約合60.60畝)其中:有效用地面積:3.17公頃(約合47.55畝)
其他代征面積:0.87公頃(約合13.05畝) 規劃用地性質:商住用地
規劃用地指標:容積率≤2.0 建築密度≤30% 綠地率≥35%
地塊五
規劃總用地面積:5.84公頃(約合87.60畝) 其中:有效用地面積:4.09公頃(約合61.35畝)
其他代征面積:1.75公頃(約合15.60畝)規劃用地性質:商住用地
規劃用地指標:容積率≤2.0 建築密度≤35% 綠地率≥35%
地塊六
規劃總用地面積:2.79公頃(約合41.85畝) 其中:有效用地面積:2.20公頃(約合33.00畝)
其他代征面積:0.59公頃(約合8.85畝)規劃用地性質:商住用地
規劃用地指標:容積率≤2.0 建築密度≤30% 綠地率≥35%
3、出讓地塊區位介紹:
該出讓地塊位於隨縣行政中心區域(烈山湖新區)炎帝大道與新316國道及厲山二橋交匯處,緊鄰烈山湖風光帶及烈山湖公園,毗鄰隨縣行政服務中心區,周邊規劃有隨縣政府大樓、市政廣場、會議中心、隨縣體育館、長途汽車客運站、城市公園、隨縣賓館及綜合商業金融中心服務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發展前景無可比擬。
4、烈山湖新區規劃簡介:
烈山湖新區公分為七個功能區:行政服務區、西部居住區、旅遊服務區、南部居住區、綜合服務區、東部居住區、生態休閒區。規劃總用地653.77公頃,其中城市建設用地584.6公頃,水域和其他用地69.17公頃。居住面積用地181.93公頃,行政辦公用地面積30.62公頃,生態休閒區由“一湖、兩岸、三島、五廣場、七公園”等景觀構成。
城市主幹道規劃形成“一橫兩縱一環”的主幹道系統。一橫為東西向列山路,承擔河西與河東的交通聯繫,烈山橋設計為鋼桁架中承式拱橋,全廠518米;兩縱為炎帝大道及城東路,承擔東西兩個片區內部的主要交通;一環為九里西路及新316國道組成的環路,承擔過境交通。
三、隨縣城鄉總體規劃
四、隨縣投資環境優勢分析
——優越的區位和便利的交通
隨縣處在湖北“兩圈”節點,是“西圈”門戶,與八縣(市、)區接壤,東依武漢、西鄰襄陽、北至信陽、南臨荊門,是西走川陝,北通中原,南達荊湘的重要通道,三條鐵路、六向高速、兩條國道、四條省級公路縱橫全境,既可“東引”承接產業的轉移,又可“西進”輸出各種產品。
——豐富的生態文化旅遊資源
隨縣境內有各類旅遊景點300多處,其中2個國家4A級景區,1個國家3A級景區、1個省級地質公園和1個省級森林公園。在隨縣“十二五”規劃中,已將生態文化旅遊產業作為未來著力培植、優先突破,力爭產值達到百億元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隨縣生態文化旅遊產業已初步形成“一主兩翼”(一主:隨中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兩翼:隨南大洪山風景區,隨北桐柏山風景區)的發展格局,產業初具規模,發展潛力巨大。
——豐富的礦產林業資源
隨縣境內有黃金、鐵、重晶石、鉀長石、花崗岩、大理石等40多種礦產,其中花崗岩、大理石儲量大、易開採,已組建了擁有20餘家企業的石材開採加工園,形成規模開發,年產值10億元。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7.6%,活立木蓄積量豐富,石材和木材精深加工業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獨特而豐富的自然資源
隨縣是全國產糧大縣、畜禽養殖大縣。2010年全縣糧食總產達到84.25萬噸,豬、牛、羊、禽出欄(籠)量分別達到102萬頭、4.9萬頭、25萬隻、1110萬隻;隨縣還是著名的香菇之鄉、惠蘭之鄉,食用菌種植和加工業是隨縣的特色優勢產業,香菇產業是全省67個重點產業集群之一,2010年全縣食用菌出口接近1.5億美元;隨縣的油桃、茶葉和泡泡青等農產品馳名中外,巳形成油桃、茶葉、馬鈴薯等八大農業種植板塊。目前,我縣在脫水蔬菜加工、食用苗精深加工、畜禽產品精深加工等方面還是空白,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
——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全縣勞動力人口有40餘萬,隨縣的工業和城鎮化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這些勞動力急需轉移,非常適合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良好的內外部環境
從內部來看,隨縣是個新建縣,儘管基礎薄弱、百業待舉,但白紙好畫圖,發展空間大、機會多;另外,隨縣的幹部隊伍年齡結構合理,充滿朝氣,富有幹勁,全縣上下謀發展、抓發展的幹事創業氛圍非常濃厚。從外部看,隨縣作為新建縣具有向上爭取項目支持的優勢,省、市兩級政府均出台了對口幫扶隨縣的優惠政策,外部的政策環境非常好。
目前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將隨縣建設成為經濟特色和比較優勢明顯,綜合實力和創新能力較強,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提高的世界華人尋根祭祖的朝聖地、中, 部地區生態旅遊文化名勝地、湖北現代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和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的奮鬥目標,堅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咬定發展不放鬆,打造實力隨縣;深入推進各項改革,打造效率隨縣;努力提高城鎮品位,打造精品隨縣;著力最佳化發展環境,打造信用隨縣,全力加快發展步伐。
隨縣,這塊資源豐富的靈秀寶地,這方正在崛起的投資熱土,這片商機無限的興業綠洲,熱忱歡迎社會各界人士、海內外朋友來隨縣觀光旅遊,考察洽談,投資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