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澤畔村位於古大陸澤畔。這裡土質肥沃、水草豐美,最適宜大白蓮藕、小白蓮藕的生長,有"北國第一藕鄉"之雅稱。澤畔藕素以"潔白如玉、清脆可口、營養豐富、藥食兼用"著稱。澤畔藕在清嘉慶年間進入皇宮,鹹豐四年列入貢品,成為皇家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解放後,澤畔藕得以較大發展,產品暢銷華北的京、津、唐、張一帶。特點
澤畔藕的最大特點,就是"白、脆、大"。一般公園、池塘里栽種的都是紅蓮藕,產量低、品質差。澤畔藕以白蓮藕為主,白蓮又分大白蓮和小白蓮兩種,開的荷花潔白如玉,有大有小,看上去不太顯眼,但盛產的藕品質好、產量大、味美、口脆。1959年新中國十年大慶,澤畔村送到農業展覽館的一棵白蓮藕,長九尺有餘,重二十斤,被稱為"藕王"。郭沫若副委員長品嘗了澤畔藕後,稱讚不已,當場賦詩一首。澤畔村屬古堯山縣,因位於大陸澤畔而得名。澤畔藕自永樂年間從山西傳入,歷代村民以種藕為生。隨著後來黃河改道,湖水退縮,澤畔村逐漸成為陸地,但是當地農民種藕之風不減,並摸索出改坑塘種植為"鋪池而做",創造出獨樹一幟的"清水蓮藕"。
農曆穀雨,天氣漸暖,藕農著手鋪池。開池時要燒香進供,燃放鞭炮,以此敬拜荷花仙子。澤畔藕不用坑塘,而是在上好地塊挖土三尺,開正方形或長方形深池,每家少則半畝,多則二三畝。池底平整之後,大水漫灌。然後根據池之大小,邀請十幾人、幾十人赤腳踩踏。踩池人分行列隊,一遍遍翻來覆去地踩,直到把池底踩成不滲不漏為止。
藕池踩好後上底肥,不用豬圈肥、牲口糞,全是豆餅、花籽餅和芝麻醬,粉碎後和土拌勻,鋪多半尺厚。然後把一塊塊種藕埋進土裡,再澆上半池井水。池水平靜靜、光閃閃,清澈見底,明如玻璃,亮若銀盆,微風起時,波光鱗鱗,十分動人。為了保持一定水位,三兩天澆一遍水,水熱蒸發快時,轆轆不停,這就是清水蓮藕。
澤畔藕生長期長,進入臘月才出池,專供春節享用。一般現挖現賣,帶泥出售。洗淨後如美人玉臂,胴體和斷面孔管都呈橢圓狀,大概與池底堅硬有關。席上澤畔藕片,白瑩瑩,脆生生,遇醋不變色。縣誌上說它"潔白如玉,美味可口,營養豐富,全身是藥。"澤畔藕節是一種名貴中藥,收斂止血有奇效,主治吐血、鼻衄等症。
目前,澤畔村藉助"蓮藕文化"這一傳統品牌優勢,積極調整和最佳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定單農業、生態型農業,擴大蓮藕這一特色產品的種植面積,使澤畔村成為集種植、銷售、旅遊於一體的特色蓮藕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