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英根

陸英根

陸英根,中藥名。為忍冬科植物陸英Lindl. [auct. Non Reinw .ex Bl.]的根。陸英生於林下、溝邊或山坡草叢,也有栽種,分布於河北、陝西、甘肅、青海、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祛風,利濕,活血,散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疼痛,頭風,腰腿痛,水腫,淋證,白帶,跌打損傷,骨折,症積,咯血,吐血,風疹瘙癢,瘡腫。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甘、酸,性平。

功效

祛風,利濕,活血,散瘀,止血。

主治

用於風濕疼痛,頭風,腰腿痛,水腫,淋證,白帶,跌打損傷,骨折,症積,咯血,吐血,風疹瘙癢,瘡腫。

相關配伍

1.治頭風:搗蒴藋根一升,酒二升漬服。汗出止。(《千金要方》)

2.治水腫,坐臥不得,頭面身體悉腫:蒴藋根颳去皮,搗汁一合,和酒一合,暖空心服,當微吐利。(《梅師集驗方》)

3.治腳氣初發,從足起至膝脛骨腫疼者:蒴藋根搗碎,和酒糟三分,根一分,合蒸熱,及熱封裹腫上,日二。亦治不仁頑痹。(《千金要方》)

4.治腎炎、全身浮腫:①臭草根(陸英根)60g,生黃芪24g,玉米須15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②陸英根60g,金絲草、兗州卷柏各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5.治五淋:蒴藋鮮根每次90-120g。合豬赤肉燉服。

6.治婦人赤白帶:蒴藋鮮根每次90g。合豬小腸燉服,連服3-5次。(5-6方出自《泉州本草》)

7.治跌打受傷及骨折疼痛:(蒴藋)根18g。酒水各半煎濾去渣,加白糖30g,攪和服。

8.治打傷或扭筋腫痛:(蒴藋)鮮根切碎,同連須蔥白、酒糟搗爛敷患處,每日換1次。(7-8方出自《江西民間草藥》)

9.治暴得瘕:蒴藋根一小束。淨洗瀝去水,細切,以醇酒浸之,取淹根三宿,服五合,至一升,日三。若欲速得,可與熱灰中溫令藥味出,服之。(《外台》引《古今錄驗方》)

10.治坐骨神經痛:陸英根18g,草菝葜根、多花勾兒茶、丹參、土牛膝、骨碎補各15g。水煎服。

11.治咯血:陸英根60g,豬瘦肉適量。水燉服。(10-11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12.治打傷吐血:(蒴藋)乾根、側柏葉各9g,地愉12g。水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13.治風癮疹,頑癢:杏葉(切)五斤,蒴藋根(切)一斤。上件藥,以水一斗半,煮取二升。去滓,用綿浸藥汁揩拭所患處,日三兩度。(《聖惠方》杏葉煎)

14.治紅腫癰毒:(蒴藋)鮮根或葉切碎搗爛,稍加雞蛋白搗敷患處。(《江西民間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炮製

一、採集加工

秋後采根,鮮用或切片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

形態特徵

陸英:高大草本或半灌木,高達2m。莖有棱條,髓部白色。奇數羽狀複葉對生;托葉小、線形或呈腺狀突起;小葉5-9,最上1對小葉片基部相互合生,有時還和頂生小葉相連,小葉片披針形,長5-15cm,寬2-4cm,先端長而漸尖,基部鈍圓,兩側常不對稱,邊緣具細鋸齒,近基部或中部以下邊緣常有1或數枚腺齒;小葉柄短。大型復傘房花序頂生;各級總梗和花梗無毛至多少有毛,具由不孕花變成的黃色杯狀腺體;苞片和小苞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4-5mm;花小、萼筒杯狀,長約1.5mm,萼齒三角形,長約0.5mm;花冠輻狀,冠筒長約1mm,花冠裂片卵形,長約2mm,反曲;花葯黃色或紫色;子房3室,花柱極短,柱頭3裂。漿果紅色,近球形,直徑3-4mm;核2-3粒,卵形,長約2.5mm,表面小疣狀突起。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陸英:生於林下、溝邊或山坡草叢,也有栽種,分布於河北、陝西、甘肅、青海、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鑑別

一、藥材性狀

陸英根:呈不規則彎曲狀,長條形,有分枝,長15-30cm,有的長達50cm,直徑4-7mm。表面灰色至灰黃色,有縱向細而略扭曲的紋及橫長皮孔;偶留有纖細鬚根。質硬或稍軟而韌,難折斷,切斷麵皮部灰色或土黃色,木部纖維質,黃白色,易與皮部撕裂分離。氣微,味淡。以條均勻、不帶鬚根及地上莖者為佳。

二、飲片性狀

為類圓形厚片,黃白色,節膨大,或具鬚根。氣微,味微苦。

臨床套用

治療骨折。

相關論述

1.《分類草藥性》:治筋骨痛,女(並)能消氣血,兩足疼痛並跌打損傷。

2.《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利水消腫,除濕,治腰痛。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消腫,舒筋活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