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紹雲[紡織技術與管理專家]

陸紹雲[紡織技術與管理專家]
陸紹雲[紡織技術與管理專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陸紹雲,紡織技術與管理專家。1894年6月2日生於江蘇省,1901年進川沙縣立高等國小學習,1909年畢業。1910年考入上海龍門師範學校,1915年東渡日本留學,考入東京高等工業學校,攻讀紡織技術,1921年回國。一生從事生產管理和科技工作,曾試製成小型紡紗機;創導先進技術,研究皮圈式大牽伸工藝,縮減紡紗工序;著書立說,編著《紡織日用手冊》和《化學纖維紡織法》等書。1965年退休。1988年逝世。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陸紹雲,幼年曾名培基,生於一個書香之家。祖父陸雪香、父親陸舜卿先後在川沙縣任教。1901年他進川沙縣立高等國小學習,1909年畢業。陸紹雲自幼受校長黃炎培的思想薰陶,影響很深。1910年考入上海龍門師範學校,1914年畢業。隨後在江蘇省常熟縣模範高等國小任教員一年。1915年東渡日本留學,考入東京高等工業學校,攻讀紡織技術,學習5年,以優異成績獲得學士學位。1920年上海寶成紗廠廠主赴日選聘紡織人才,陸紹雲經當時中國留日學生監督處推薦應聘,於1921年回國。

奮鬥歷程

回國後

陸紹雲回國後,任寶成第一、第二紗廠工程師。隨後寶成廠主在天津創辦寶成第三紗廠,由陸紹雲擔任總工程師、廠長。他在寶成三廠歷時11年,建樹較多,顯出他治理工廠的才能。

1930年,山東濟南魯豐紗廠由於經營不善,嚴重虧損,該廠總經理慕名相邀陸紹雲到魯豐紗廠協助整頓。一年多後魯豐紗廠迅速轉虧為盈。

總工程師

1931年,江蘇省常州大成紗廠因紗布質量不好,經營困難,聘請陸紹雲擔任廠長兼總工程師。經過他竭力整頓,產品質量迅速提高,盈利持續上升,工廠規模不斷擴大,數年間即由1萬錠擴展到8萬錠左右,並增加染織廠,5年內資產增加8倍,在當時國內紡織業中名列前茅。1936—1938年,陸紹雲在武漢任震寰紡織廠顧問和漢口大成第四紗廠廠長兼總工程師。

籌辦藥棉紗布廠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陸紹雲與大成紗廠資本家商定將所購新型瑞士立達式紡紗機運往重慶,不意運輸船隻在途中屢遭日本飛機轟炸,只好折回上海,利用租界空屋安裝機器生產,定名安達紗廠。陸紹雲愛國心切,毅然離開上海,奔赴武漢,籌辦藥棉紗布廠。一年多後,陸紹雲又去重慶,與重慶順昌鐵工廠廠長馬雄冠等合資創辦維昌紡織廠,擔任該廠董事長兼經理。其後維昌紡織廠遭日機轟炸,破壞殆盡,陸紹雲重建廠房,恢復生產,慘澹經營,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在重慶時,由黃炎培、胡厥文介紹,陸參加中國民主建國會。

辦公室專門委員

1945年9月,陸紹雲在重慶國民政府經濟部特派員張茲闓的率領下,飛滬接收日資工廠,任經濟部蘇浙皖區特派員辦公室專門委員,推薦上海及鄰近各地紡織廠廠長和工程師等,協助接收工作。後受中國紡織建設公司之聘,任該公司上海第七棉紡廠廠長兼總工程師。

綸昌紡織廠廠長

1950年上海英商綸昌紡織廠由於資金短缺,經營困難,陸紹雲應英商之請任該廠廠長。1956年綸昌紡織廠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改為國營上海新華棉紡織廠。

學術委員會委員

新華棉紡織廠成立後,陸紹雲被調到上海紡織工業設計院籌備組任副組長。1958年籌備組撤銷,他被調到上海紡織科學研究院情報室,擔任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和編譯的國外紡織科技文摘《國外紡織技術》專欄編輯。他對棉紡細紗機超大牽伸、高產梳棉機和化纖純紡、混紡等科研項目提供不少諮詢建議。1965年退休。1988年逝世,享年94歲。

職業生涯

實業救國的宏願終身不渝

陸紹雲幼時目睹祖國貧窮落後,即萌發實業救國的心愿。陸母擅長手工紡紗技藝。一般婦女只能用兩指同時捻紗兩支,而陸母能捻紗三支。陸紹雲常對母親說:“將來用機器紡紗,每人不是能紡三支,而是可以紡幾十支、幾百支。”1915年去日本留學,投考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和東京師範大學,兩校同時錄取。他為了實現宏願,決定進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學成回國後,即投身中國紡織工業。寶成創業,魯豐解危,鴻圖初展。大成擴建,安達籌劃,壯志稍酬。抗日戰爭開始後,陸紹雲聽到前方將士浴血犧牲,而醫藥器材極端缺乏。乃告別上海,奔赴武漢,籌建藥棉紗布廠。他向大成的聯營廠震寰紗廠商借空房數間,立即著手試製藥棉紗布,數日內成功,隨即大量生產,悉供軍需。

1939年陸紹雲到達重慶後,看到內地由於紡織設備不足,原棉難以製成紗布,乃悉心研究成功小型紡紗機,每台14錠,可以用電動機傳動,也可以用人力腳踏開動。經過試紡,產品質量與大型設備接近,成本亦相仿。於是由重慶順昌鐵工廠先造一組,計140錠,一年後陸續製造出2000錠左右,創辦了維昌紡織廠,他擔任該廠董事長兼經理。1947年他擔任中國紡織建設公司上海第七紡織廠廠長兼總工程師,有感於當時中國紡織工業存在的問題,主張中國紡織工業必須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提出外棉不足時,必須設法增產棉花,改良棉質,以解決紡織原料問題;進口國外機器,不能根本解決設備不足困難,必須自行製造;必須改造舊設備,以提高產品質量;陸紹雲還特彆強調要提高技術水平,必須培養技術人才。他認為工廠培養技術人員無異於增加無形生產。這些主張在建國後都逐步實現。實業救國的宏願,終得以償。

創導先進紡織技術不遺餘力

如何提高中國紡織工業的技術水平,是陸紹雲奮鬥一生的中心思想。在紡織設備的選用上,他主張採用世界先進設備。大成紗廠擴錠,資本家為了節省投資,主張增添一些價格低廉,性能較差的機器。陸紹雲力排眾議,說服資本家改用瑞士立達式紡紗設備。在紡紗工藝的改進上,他大力宣傳,積極採用新的工藝流程。1931年他介紹了聶格林紡棉法(TheNi-grinSystemofCottonSpinning)。聶格林紡棉法現在通稱為單程式粗紗,是省去原來粗紡過程中的二、三道粗紗機,僅用頭道粗紗機紡出條幹均勻的粗紗,直接供應細紗機。省去二、三道粗紗機,可以節省投資,減少勞動力,降低紡紗成本。1932年陸紹雲又提出整個紡紗工程的合理組合。清棉機使用單程式,省去原來的二、三道花捲工序;梳棉機用高速小滾筒代替低速大滾筒;並條機由原來的三道改為二道;粗紗採用單程式粗紗機;細紗採用皮圈式大牽伸。1933年他針對大牽伸細紗機紡紗時所存在的問題,在中國紡織學會第三屆年會上作了《套用大牽伸機應注意之點》的學術報告。他指出並條工序質量的優劣,是影響大牽伸細紗機生產的關鍵。他在實踐中證明:良好的並條工序,可使粗紗、細紗產量增加三分之一以上。1941年陸紹雲又發表了著名的《細紗皮圈式大牽伸的研究》論文。文章指出:由於棉纖維長短不一,兩對牽伸羅拉間的距離雖然接近於纖維的長度,但終究不免有許多短纖維在羅拉之間游離,得不到牽伸機構的控制,因而條幹不勻。皮圈式牽伸既可加大牽伸倍數,又能提高條幹均勻度,增加產量。大牽伸裝置在使用時必須慎重,否則會遭致牽伸不完全,品質惡劣化和效率降低的後果。使用皮圈式大牽伸細紗機時,首先要正確處理皮圈滑脫和加壓的關係。他認為每錠加壓以2.5磅(英制單位,約合1.112N)為最適當。其次要正確處理牽伸的分配,由於在中、後羅拉間的纖維狀態極不穩定,所以後區牽伸在可能範圍內以較小為宜。後羅拉所用加壓鐵輥,其迴轉略有滑脫,與其用較重的大徑輥而中、後羅拉十分接近,不如用較輕的小徑輥而增加中、後羅拉的間距,對提高細紗品質有利。後來紡機的改造,大都以此為根據。

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方法

陸紹雲一生管理過的紡織廠有十多家,在治廠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他就反對當時紡織工業普遍存在的一些錯誤做法,例如:實行工頭制;打罵工人;漠視工人的生活和健康;雇用童工做深夜工;每天工作12小時;車間中缺少勞動保護措施等,他認為這會招致工人工作消極,勞資對立,生產無法提高。陸紹雲每到一廠,首先關心工人生活。在籌建天津寶成三廠時,考慮到廠址離城市較遠,建造了工人宿舍,安排工人住宿,減少上下班路遠的困難。1926年他又試行三班制,在報刊上介紹寶成三廠的經驗。在常州大成紗廠時,他興建宿舍、食堂、浴室、運動場、醫務室和託兒所等生活福利設施。陸紹雲重視工人的文化教育,自編教材,組織職工學習文化、技術和操作方法等。到綸昌紡織廠後,在生產經營稍有起色時,即積極添造工人食堂、浴室和託兒所等。為了改善勞動環境,降低工人勞動強度,他在車間中添置空調設備,細紗機上安裝吸棉裝置。由於陸紹雲重視人的作用,使工廠中勞資關係較為協調,調動了工人的積極性,因而他所管理的企業,大多數能逐步由虧損走向盈利。

陸紹雲在中紡公司上海第七紡織廠工作時,一次工人停工聲援上海第六紡織廠工人罷工,警察局派來飛行堡壘(即機車隊)和大批軍警,到廠中逮捕工人。陸紹雲以廠長身份,挺身而出,與軍警據理力爭,證明被捕者都是好工人,出面保釋,掩護了工人鬥爭。

在工廠經營中,陸紹雲還堅持產品信譽,反對偷工減料。寶成紗廠代總經理美國人白登見產品銷路好,便試圖獲取非法利潤,將搖紗機紗框改小,以縮短成紗長度。陸紹雲堅決反對這種損害工廠信譽的做法。他說:“實業要實,不能弄虛作假。”終於糾正了偷工減料的錯誤做法,贏得了用戶的滿意。陸紹雲把在工廠經營管理中的經驗概括為四句話:“管理以和平合理為主;技術以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為主;培養人才以教育為主;經營以誠實為主”。

他深感普及與提高技術人員素質的重要性,經常在刊物上發表工作經驗和心得體會。1941年編著《紡織日用手冊》,1943年出版後兩次再版,1958年又編著出版《化學纖維紡織法》。在當時紡織科技圖書短缺的情況下,深受紡織技術人員的歡迎。

個人簡歷

1894年6月2日出生於江蘇省(今上海市)川沙縣。

1914年畢業於上海龍門師範學校。後任江蘇省常熟縣模範高等國小教員。

1915—1920年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紡織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20—1921年任上海寶成第一、第二紗廠工程師。

19211930年任天津寶成第三紗廠總工程師、廠長。

1930—1931年任濟南魯豐紗廠經理兼總工程師。

1931—1936年任常州大成紗廠廠長兼總工程師。

1936—1938年任漢口震寰紡織廠顧問和漢口大成第四紗廠廠長兼總工程師。

1939—1945年任重慶維昌紡織廠董事長兼經理。

1945年任南京國民政府經濟部蘇浙皖區特派員辦公室專門委員。

19461950年任中紡公司上海第七紡織廠廠長兼總工程師。

1950—1956年任上海英商綸昌紡織廠廠長。

1956—1958年任上海紡織工業設計院籌備組副組長。

1958-1965年任上海紡織科學研究院情報室工程師。

1988年7月15日病逝於上海。

主要論著

1陸紹雲.為中國新紡織廠進一言.華商紗廠聯合會季刊,1921,2(2):27—32.

2陸紹雲.今後實業界應有之覺悟.紡織周刊,1931,1(11):275.

3陸紹雲.聶格林紡棉法.紡織周刊,1931,1(14):360.

4陸紹雲.華商紗廠亟宜添設織廠以與染廠相連絡.紡織周刊,1931,1(18):448.

5陸紹雲.最新紡紗工程之革新.紡織周刊,1932,2(1):44—50.

6陸紹雲.紗廠標準工作法.紡織周刊,1932,2(19、26、27):485—486、718—719、748—749.

7陸紹雲.改訂棉花標準水分嚴禁摻雜議.紡織周刊,1933,3(20):638.

8陸紹雲.套用大牽伸機應注意之點.紡織年刊,1933:27—41.

9陸紹雲.中國棉業合理化之方法及其實施.紡織周刊,1933,3(50):1502—1503.

10陸紹雲.抗戰時期如何建設中國的紡織工業.紡織染工程,1939,1(3).

11陸紹雲.細紗皮圈式大牽伸的研究.紡織染工程,1941,3(1).

12陸紹雲.紡織日用手冊.中國紡織染工程研究所,1943.

13陸紹雲.建設新中國紡織工業.紡織周刊,1946,7(1).

14陸紹雲.縮短工作時間應注意工作效率.紡織周刊,1946,7(3).

15陸紹雲.紡織業的危機重重.紡織周刊,1946,7(10):271.

16陸紹雲、陳鐳業譯.人造絲與棉紗競爭之趨勢.紡織周刊,1946,7(12):374—376.

17陸紹雲.中國紡織工業的自力更生.紡織周刊,1947,8(1).

18陸紹雲.麻類標準栽培法.紡織建設,1949,2(10).

19陸紹雲.紡織廠等級工資與勞動競賽的實施辦法.纖維工業,1950,6(1、2).

20陸紹雲.化學纖維紡織法.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