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48年,陸柱國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 ,後調到新華社擔任前線記者, 參加過淮海、渡江等戰役。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0年,創作反映淮海戰役的中篇小說《決鬥》 ;同年,調入總政治部文化部創作組 。
1951年,擔任期刊《解放軍文藝》的社編輯;同年,出版小說《風雪東線》。1953年,出版長篇小說《上甘嶺》,該小說主要講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與美軍在上甘嶺的一場戰役 。
1957年,與毛烽合作編寫了電影劇本《最後一個冬天》,該劇本獲得中國文化部電影文學劇本創作三等獎。1958年,陸柱國進入八一電影製片廠;同年,出版小說《踏平東海萬頃浪》。
1959年,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擔任編劇,後來擔任文學副廠長;同年,擔任戰爭電影《海鷹》的編劇,該片由嚴寄洲執導 ;同年,由其擔任編劇的戰爭電影《戰火中的青春》上映,影片根據其小說《踏平東海萬頃浪》改編,描寫以排長雷震霖和副排長高山的思想性格衝突為中心線索 。
1964年,擔任劇情電影《獨立大隊》的編劇,該片講述了1946年,粵北游擊隊派葉永茂為聯絡 員,去爭取從國民黨軍隊譁變出來由馬龍率領的“綠林”隊伍 ;同年,擔任人物傳記電影《雷鋒》的編劇 。1974年,擔任劇情電影《閃閃的紅星》的編劇,該片根據李心田創作的《戰鬥的童年》小說集體改編 。
1977年,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西南凱歌》獲得第1屆“夏衍文學獎”一等獎。1978年,創作中篇小說《吐爾遜的故事》 。1979年,創作中篇小說《狗剩》。1983年,由其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道是無情勝有情》上映,該片由韋廉執導 。1986年,擔任劇情電影《通天塔》的編劇。
1996年,由其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追蹤李國安》上映,該片由王曉棠執導。1997年,擔任戰爭電影《大進軍:南線大追殲》的編劇 ;同年,擔任電影《大進軍:席捲大西南》的編劇 ,他憑藉該片獲得第8屆上海影評人獎最佳編劇獎 、第1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
2005年,擔任戰爭電影《太行山上》的編劇 ,他憑藉該片入圍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獲得第12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編劇獎 。2007年,陸柱國獲得第2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
主要作品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05年 | 《太行山上》 | 電影 |
1997年 | 《大進軍:席捲大西南》 | 電影 |
1997年 | 《大進軍:南線大追殲》 | 電影 |
1996年 | 《追蹤李國安》 | 電影 |
1986年 | 《通天塔》 | 電影 |
1983年 | 《道是無情勝有情》 | 電影 |
1976年 | 《南海風雲》 | 電影 |
1974年 | 《閃閃的紅星》 | 電影 |
1964年 | 《雷鋒》 | 電影 |
1964年 | 《獨立大隊》 | 電影 |
1964年 | 《分水嶺》 | 電影 |
1959年 | 《戰火中的青春》 | 電影 |
1959年 | 《海鷹》 | 電影 |
1959年 | 《英雄島》 | 電影 |
1959年 | 《雄島》 | 電影 |
1958年 | 《黑山阻擊戰》 | 電影 |
出版著作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50年 | 《決戰》 | 中篇小說 |
1951年 | 《風雪東線》 | 中篇小說 |
1953年 | 《上甘嶺》 | 中篇小說 |
1957年 | 《最後一個冬天》(與毛烽合著) | 電影文學劇本 |
1958年 | 《踏平東海萬頃浪》 | 長篇小說 |
1959年 | 《海鷹》(與張逸民、王軍等合著) | 電影文學劇本 |
1960年 | 《戰火中的青春》(與王炎合著) | 電影文學劇本 |
1964年 | 《獨立大隊》(與王炎合著) | 電影文學劇本 |
1965年 | 《雷鋒》(與丁洪、程家駿等合著) | 電影文學劇本 |
1978年 | 《吐爾遜的故事》 | 中篇小說 |
1979年 | 《狗剩》 | 中篇小說 |
1980年 | 《一代新人》 | 報告文學 |
1985年 | 《道是無情卻有情》 | 電影小說 |
獲獎記錄
中國電影金雞獎 |
|
中國電影華表獎 |
|
上海影評人獎 |
|
其它獎項 |
|
人物評價
陸柱國的電影劇作故事性強、情節生動、細節感人,他保留了小說敘事的習慣,即十分重視發揮故事情節的藝術魅力,注重使之曲折生動、波瀾起伏,並由此揭示出劇作的主旨內涵。同時,他重視在故事敘述和情節推進中塑造有個性的人物形象,並注重在戰爭環境中凸顯英雄人物人格精神中的閃光點。他的電影劇作成活率較高,大部分劇作被拍攝成了影片,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不僅是因為他有強烈的創作責任感,其劇作的題材內容突出了主旋律,符合時代和社會的需要; 而且也與他創作時能充分尊重電影藝術規律,注重運用蒙太奇技巧來敘述故事、安排情節和塑造人物密切相關 (《浙江傳媒學院學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