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儀
皇帝妃嬪封號之一。漢元帝時始置,代替了漢初的夫人。漢代制度,“昭儀位視丞相,爵比王侯”。原為妃嬪中的第一級,在宮中地位僅次於皇后。
曹操為魏王時,設定昭儀為後宮嬪妃第二級,地位在夫人之後;魏明帝後,為後宮第五級,在夫人、貴嬪、淑妃、淑媛之後;爵比縣侯,地位已經大不如從前。
南朝宋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年),設定昭儀,地位在三夫人之下,列位九嬪之首;明帝泰始二年(466年),省淑妃、昭華、中才人、充衣,復置修華、修容、修儀、才人、良人;次年省貴人,置貴姬為三夫人之一,又置昭華,增淑容、承徽、列榮。並以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為九嬪;昭儀又列位九嬪第五等。
南朝梁陳二朝又復用昭儀,列位三夫人之下,九嬪第五等。
北魏世祖太武帝時,昭儀在嬪妃第一等,分左右兩等。
北齊武成帝推行漢朝制度,昭儀又成為嬪妃之首,位比宰相。
唐高祖武德初年,昭儀重新復用,為正二品九嬪之首,武則天就曾經被拜為昭儀。
宋金二朝基本依照唐制,昭儀依然列位九嬪之首,為正二品。
明朝初年,昭儀在妃、婕妤之下,列位第三級,明中期置九嬪後,列位四級,清廢。
由此見得,昭儀與歷史王朝的興衰有非凡的牽連。研究一下昭儀的地位優逆,就近乎是當時一個王朝內政的一個興衰程度。
陸昭儀
出自《後宮.甄嬛傳》小說,後因在永巷羞辱甄嬛自請降為從四品順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