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宣公奏議

《陸宣公奏議[1]》,二十二卷。 《陸宣公奏議》一名《翰苑集》,無注。 《陸宣公奏議》傳世頗多,以《四部叢刊》中影印宋本為最古,清張佩芳《陸宣公翰苑集注》二十四卷本為最佳。

陸宣公奏議 

 《陸宣公奏議[1]》,二十二卷。唐陸贄編,明萬曆九年(1581年)鄭氏光裕堂刻本。半頁10行,行15字,白口,四周雙邊,單花魚尾。版框15cm×15cm。4冊1函。《陸宣公奏議》一名《翰苑集》,無注。卷一至卷十為制誥;卷十一至卷十六為奏草;卷十七至卷二十二為中書奏議。其中制誥83篇,為唐代貞元年間所作;奏草32篇,任宰相前所作;中書奏議12篇,任宰相時所作。內容廣泛涉及中唐時期的社會歷史問題,對當時的財政、經濟、軍事情況,藩鎮割據及與回紇、吐蕃的關係等所論多深切時弊,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陸贄所作制誥、奏議兩部分原有單行刻本流布於世,宋人將兩種書合編,仍用原名。《陸宣公奏議》傳世頗多,以《四部叢刊》中影印宋本為最古,清張佩芳《陸宣公翰苑集注》二十四卷本為最佳。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有: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翠岩精舍刊十五卷本、明弘治七年(1494年)刊十五卷本、正德三(1508年)年刊十六卷本、嘉靖汪氏刊十五卷本、明刊謝枋得批點十五卷本、清乾隆聯腋書院四卷活字本。唯獨未收錄此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