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南出南城縣城16公里,沿一鄉村公路折而西往20餘公里,便來到株良鎮江頭塅村,一個偏遠的小山村。然後下車,再往西在一條凹凸不平的逼仄山路上步行30分鐘,便來到陶金,一個偏遠山村的偏遠村小組。
陶金,分為上戈和下戈兩個居住點,原有60來戶人家220多口人。由於交通不便,這些年一些人紛紛外遷至山下或縣城安家落戶,目前還在村中居住的村民不到原來的一半。該村除一戶姚姓村民外,其他村民全姓艾,是個典型的家族式村落。
一進陶金,迎面而來的是一株千年銀杏,遠看如打開的傘,氣勢不凡,十分壯觀;近看,大根凸露,如虬盤踞;仰視,枝繁葉茂,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一片林。據筆者目測,這株千年銀杏的主幹從外露根部算起至少有40米高,需五、六人手拉手才能合而圍之。更讓人稱奇的是,外露的根莖像“中國結”一樣相互交織,形成一堵長約10米,高約5米的“根牆”,如同一面巨大的黑板橫在面前。“根牆”下方10餘米處是一山澗,流水潺潺,常年不息。村中傳說這株千年銀杏的根須順著山澗一直蜿蜒至2公里外。
當問及這株銀杏的具體樹齡時,村民們說,大約600年前,艾姓祖先搬遷到此,就有了這棵樹,也是這般遮天蔽日。十餘年前,有位江西農大的教授到此搞研究,據測算,此樹已有1200多年的樹齡了。村民介紹說,這株銀杏雖老,但很有生機,每年都會結果,豐收之年能結果500餘公斤,大都被村民撿拾食用。本來山中蟲蟻遍生,但這株千年銀杏卻始終蟲蟻不侵。
陶金雖小且偏遠,但卻極有名氣,當地人稱之為“狀元村”。說到這一點,村民艾細根一臉的自豪,他的妻弟是博士生,現留校當教授,兒子也是碩士生,可以說滿門“翰林”。而村民艾應根更是得意,他的三個兒女全考入名牌大學,其中大女兒還是1992年南城縣的高考狀元。
陶金學風濃厚,平時村民聚在一起,不比吃,不比穿,只比誰家的子女會讀書,誰家的子女有出息。東家比西家,西家趕東家,一比一趕使得這個小山村讀書風氣濃厚非常。據介紹,僅近些年,這個百十來人口的小山村就出了10多名大學生,其中不乏博士生、碩士生。
村中西北角,有一泉池。泉口砌以磚石,大小一米見方,水盈池面,深約三尺。視之,清澈見底;嘗之,齒頰清涼;觸之,滑若凝脂。泉底苔藻叢生,時而搖曳,並有螺、鰍間棲其間。村民們說現在還不是時候,倘若在冬天,泉口雲蒸霧繞,似蒸蓋初揭,很是奇美。泉水溫度常年保持在18攝氏度左右,取之不盡。村中一博士生子弟說這是一口溫泉,具有開發價值。
因該村人才輩出,學風鼎盛,所以此泉又名“聰明泉”。朋友攜子同來,其子年方七八,正讀國小一年級,甚調皮。聽聞此泉又名“聰明泉”,在眾人的鼓譟之下,舀一瓢泉水,一飲而盡。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0畝(其中:田4畝,地186畝),人均耕地1.22畝,主要種植玉米、辣椒等作物;擁有林地4500畝,荒山荒地5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電、通電話二通,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12戶飲用井水,有3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76.92%)。有3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20.5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戶(分別占總數的7.69%和2.56%)。
該村到鄉上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2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輛。
全村沒有沼氣池、太陽能,建有小水窖12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6畝,有效灌溉率為42.1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3畝。
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8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00萬元,占總收入的52.63%;畜牧業收入10.40萬元,占總收入的45.6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2頭,肉牛13頭,肉羊240頭);林業收入0.40萬元,占總收入的1.75%;工資性收入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占勞動力的10.20%),在省內務工2人,到省外務工2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40戶,共有鄉村人口158人,其中男性72人,女性86人。其中農業人口158人,勞動力49人。該村民眾全部為苗族。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6人,參合率87.18%;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8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2公里。該村沒有公廁,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5戶,占農戶總數的89.74%。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廣南丫口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維摩鄉一中。該村距離中學10公里。截止2008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7,其中小學生20人,中學生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3.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無籌資酬勞,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財務、村中重大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