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陶蒂華康意為眾神的信徒得道之地(另外的翻譯也叫特奧蒂華坎城)
簡介
在中美洲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東北四十公里的陶蒂華康山谷里,隱蔽著一座神秘的古城廢墟。在那灌木之間,掩映著兩座巍峨的金字塔。周圍卻是一片殘垣斷壁,似乎隱藏著難以述盡的秘密。
公元1520年,西班牙殖民者來到此地,見到的就已是廢墟。後再經殖民者的大肆摧殘,中美洲古代文明的線索就此中斷。關於陶蒂華康城毀滅的真正原因已難以確定。
整個廢墟被稱為陶蒂華康,是阿茲泰克人來到時給起得名字,意為眾神之城或眾神的居所,至於兩座金字塔的原名,現在已無從知曉。也許是根據印第安人的流傳,或者是1520年以後到達那裡的西班牙人的構想,它們分別被取名為太陽金字塔(日塔)和月亮金字塔(月塔)。登上高高的太陽塔極目遠眺,那排列整齊的街道,空蕩的廣場,荒蕪倒坍的宮殿,以及傾圮殘敗的錐形建築,廟宇和房舍,依稀可辨。那些殘石頹牆,在熱帶的驕陽下,一直向天際延伸開去。
人們不難從中想像它昔日的宏偉雄姿。整個遺址顯示出,它是依照異常精確的城市設計方案建造起來的,布局安排井然有序,城廓寬闊壯觀,面積不下二十一平方公里,比起著名的古羅馬城還要大。而至今發掘出來的可見遺蹟,據說僅僅只是原來規模的十分之一。可是,陶蒂華康城的主人是誰?他們從何而來,以後又去往何方?對此現在人們仍然知之甚少。
據傳,陶蒂華康城的建立,是為了紀念從這裡升起的“第五個太陽”,或者說是紀念發端於此的世界第五次復興。考古研究證明,陶蒂華康興建於公元前二百多年,那時候的西歐尚處於蒙昧時代,而陶蒂華康已屬第五次興起,那末前四次復興指的又是什麼呢?
從已挖掘出來的廢墟可以看到,陶蒂華康全城是以兩條垂直相交的大道為基線,所有建築物分別向東、西兩面延展。主要的中軸幹線稱為黃泉大道,南北貫穿,長達1.6公里以上,中間有幾段的路面寬達42.3米。黃泉大道這個名字,是公元1325年從北方南侵的阿茲泰克人取的。因為當年他們到達時,城內早已成一片頹敗景象,從而誤以為大道兩旁的稜錐形高台都是墳墓,故有此稱。不過,這個名稱多少也真能把陶蒂華康幽城冥府、縹緲虛幻的氣氛烘染出來。
黃泉大道北端的東面,屹立著著名的太陽金字塔。其設計近似於五點形的稜錐體,很可能這是古代印第安人把“五”視為神聖的數目。他們認為,四方對抗的力量都得從屬於寓有生命中心的第五點——宇宙中心。太陽塔高66米左右,底部面積約有220X230平方米,台階陡峭,表面鋪飾以琢磨平滑的紅色火山岩石,很是壯觀。人們從下向上仰望,只見層層階梯,漸漸收窄,仿佛沒個盡頭;拾級攀登,更似乎可望脫身塵囂。至於塔頂,又恰象是被巨靈神抽劍劈去尖端似的齊平,考古學家堅信它上面原來應蓋有一座華麗的神廟,以供祭祀神祗。根據推測,太陽塔大約建於公元一世紀,至少費時五十年,動用工匠數千名!無論是其規模或者建築藝術水平,都堪與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
離太陽塔不遠,大道的北端是一片寬闊的廣場——月亮廣場。越過廣場,北面盡頭即為月塔。它的形式與太陽塔相仿,只是規模較小。它高46米,底部面積約150米乘120米,在它上面可俯瞰整個陶蒂華康。
城內的第三座大型建築,座落在黃泉大道南端。那裡有一個凹陷的廣場,四周圍以平台式的神廟多座。中央聳立著一座六層高階的金字塔,四邊牆上和斜坡上都鐫刻著風格獨特的、技藝精湛的浮雕——羽蛇神和雨神的頭像。塔頂為羽蛇神廟,但早已坍塌無存了。
羽蛇是印第安人崇拜的神祗,蛇身長有鳥羽。羽蛇神的印第安語由兩個詞合成,一個是鳥名“奎扎爾”,表示上天和精神活力,另一個本義是蛇(“考赤”),表征大地和物質力量。鳥和蛇象徵天和地、精神與物質的交會融合,暗示著宗教信仰的淵源:對自然的朦朧和簡單的認識。另一個傳說則認為,“奎扎爾考赤”是一個王,通曉曆法耕織,能夠呼風喚雨,他來到當地教民耕織後,又升天離去了。
與此相聯繫的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東北部另外一座羽蛇神金字塔。九層的塔座共有階梯十八部,正好是古代印第安人曆法一年中的月數;通往塔頂的四方階梯各有九十一級,加上最後的塔頂平台,恰巧是一年的天數三百六十五!更令人驚奇的是塔上有使人為之稱絕的“羽蛇下凡”奇觀:一個與眾不同的羽蛇神頭塑,身軀隱藏於階梯斷面內。平時,毫不顯得特殊,可是春分、秋分之日,在日落偏西的時刻,從某個特定角度望去,就會看到九層台基稜角的陰影正好遮在這個頭塑後邊,形成波浪形的長條,仿如連在蛇頭後面的蛇身,隨著落日餘暉角度的變化,宛如有生命的蛇身在徐徐游動,自天而降。這種驚人的藝術只有依靠精密的幾何計算才能獲得。難怪後人
對陶蒂華康的文明之謎難以解開。
陶蒂華康人還十分崇拜雨神。浮雕上的雨神,有一對又圓又大的眼睛,銳利深邃,仿佛能明察秋毫、洞悉人間隱情似的,嚴峻中帶有陰森和鬱悒,令人難以捉摸。當年的陶蒂華康居民是務農為主的,因此,理所當然地擁戴和崇拜與農業休戚相關的司雨之神了。
現代許多考古學家都認為,陶蒂華康的崛起、興盛以至衰亡,大約在公元前二世紀到公元八世紀之間。公元前200年左右,陶蒂華康山谷大概還只是零散地分布著一些小村落,後來逐漸發展。公元150年時,面積已廣達十多平方公里,人口五萬多。公元五世紀,進入發展史中的巔峰時期,人口增至十萬左右。公元七世紀時,人口更高達二十萬!當時的陶蒂華康城,可能不僅是一個吸引無數虔誠的信徒不辭長途跋涉地前來朝拜的聖地,而且還是一個朝氣蓬勃的都會,各類人材和藝匠,以及來自各地的商人薈萃雲集……。可是,不能想像到了下一個世紀,它卻神秘地、徹底地毀滅了。
關於陶蒂華康衰亡之謎,尚無弄清的朕兆。因為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的中美洲歷史,人們知之不多,資料也很少。遺物和遺蹟透露,它似乎有過幾個截然相異的文明,它們人民的語言不伺,容貌迥異,人種的來龍去脈不明,甚至用放射性同位素碳測定年代,也只得出些混亂的結果。所以,目前的研究,還只能算作是管中窺豹。
經考古學家研究,一般認為中美洲地區頭一個大文化的興起,應上溯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當時定居在墨西哥灣南岸被稱為奧梅克人創造的文化,傳播到了中美洲太平洋岸邊、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也許曾給陶蒂華康的文化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一一這可能就是陶芾華康以前四次復興的依據。可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不知何故,他們突然失蹤了,去向不明。大概是發生了推翻僧侶神權統治的暴動,其現存的神像統統被砍去腦袋,祭壇神廟也遭搗毀的事實,似正是一種暗示。
隨後,以陶蒂華康為中心,陶蒂華康人似乎興起過一個大帝國,存在了好幾個世紀。挖掘工作證明,它的影響深入到整箇中部高原地區、墨西哥灣沿岸和古代奧梅克人的疆域,甚至向南到達卡密納爾胡猷(在現今瓜地馬拉南部太平洋岸邊)。陶蒂華康城很可能就是在這個時期建造起來的,並發展成為當時中美洲的宗教首府。公元八世紀時,陶蒂華康消失了,可能是天災,饑饉,瘟疫,城市問題,或者是北方部落的入侵。當然,也有人認為是一個新的貴族階級崛起,與祭司抗衡,並摧毀了神權統治。而他們內部,很快又分化成敵對的派系,紛爭不已,干戈頻繁,最終導致陶蒂華康的崩潰衰落。
直到公元十世紀,北方一個稱作托爾泰克的部落洗掠南下,建立起大帝國。他們到達陶蒂華康時,發現那裡已經是一片廢墟了。公元1325年,北方的阿茲泰克部落興起。他們勇猛好戰,東征西伐,建立起一個比托爾泰克更大的帝國。但阿茲泰克部落認為陶蒂華康是托爾泰克人所建,因為托爾泰克這個詞就是“偉大工匠”的意思。而用它去形容陶蒂華康的建築以至城中的民族,確實是相當貼切的。直到公元1520年,西班牙殖民者利用印第安部落之間的矛盾,聯合了二千多受阿茲泰克人壓迫而幻想求助於異國殖民者進行復仇的印第安人,打敗了阿茲泰克人,並且使持續了二千多年的中美洲古代文明,從此泯沒。
近年來的研究,給陶蒂華康的湮滅找到了另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原因:陶蒂華康的祭壇殺人太多了!考古學家認為,陶蒂華康人崇拜雨神,祈求他普降甘霖,以為犧牲得大,神祗才肯施恩。於是,他們不惜大量供奉出最珍貴的祭品——活生生的人。這種以人作犧牲之風,在托爾泰克人抵達時更是變本加厲。後來的阿茲泰克人殺人作祭更加有增無減。為了慶祝特諾提蘭大金字塔的落成,他們在四天的祭祀儀式中,竟殺害了八萬人!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就曾在祭祀頭顱架上發現過十三萬六千具頭骨!要知道,美洲金字塔的數目,已發現的不下千座,由於祭祀之頻繁,殺人之多也就難以計算了。把它作為陶蒂華康毀滅的原因之一,似是不無理由的。但時至今日,與許多中美洲古代史一樣,陶蒂華康城的毀滅還沒有令人信服的答案。留給人們無盡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