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微雕

陶瓷微雕

陶瓷微雕藝術利用陶瓷本身的豐富造型,和其又硬又脆的質地而成為絕妙的微雕藝術載體。 陶瓷微雕,是繪畫和微雕相結合,將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表現在瓷器上的一種特殊的藝術手段,是在沒有彩繪的白瓷上刻上繪畫或文字。 陶瓷微雕風格素雅,既能體現傳統書畫藝術風格,又能保持瓷器表面的晶瑩光潔,形成獨特的藝術效果。

概述

陶瓷微雕藝術利用陶瓷本身的豐富造型,和其又硬又脆的質地而成為絕妙的微雕藝術載體。因材質雕刻難度異常,而被歷代微雕藝術家望材興嘆,視為“珍品”。

陶瓷微雕,是繪畫和微雕相結合,將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表現在瓷器上的一種特殊的藝術手段,是在沒有彩繪的白瓷上刻上繪畫或文字。刻在器皿上的,如盤、碗、花瓶、茶具、文具等,尚有工具的作用;刻在瓷板上的再配上紅木架子,則純是藝術品了。

陶瓷微雕溯源

據記載,清朝已有了專門從事陶瓷雕刻的行當,但大多以平刻為主,點線構圖,藝術表現力顯得單調、平實,並沒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一直到了乾隆後期,由於經濟的昌盛和統治者御用文化生活的需要,朝廷特意設定了“造辦處”,專門製造宮廷使用的工藝品。由於當時社會各階層的推舉,鐫刻書法藝術有了進一步發展,甚至已有人能用鋼刀在瓷板上或其他器皿上雕刻山水、花鳥、草蟲等繪畫作品,且栩栩如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到了這一時期,陶瓷雕刻才真正發展成為一門新的、獨立的雕刻藝術。同治至光緒年間,北京的書畫家鄧石如等人在瓷器上自寫自畫自刻,促進了陶瓷雕刻藝術的發展。
1991年胡紹宇先生首創中國陶瓷(硬派)微雕藝術。其藝術特點是以陶瓷、玉石為載體,集硬雕、脆雕、微雕於一體,溶繪畫、書法、篆刻於一爐。由於硬材(摩氏7度以上)在微雕時輕則“滑刀”,重則“崩裂”,難度極高,被歷代微雕藝術家視為“禁區”。胡紹宇歷經十餘年潛心專研終獲成功。其作品追求精、奇、絕的藝術境界,從構思到製作一絲不苟,出神入化,詩、書、畫、印與瓷、玉互為襯托,相映成趣,使技與藝達到完美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陶瓷、玉雕藝術中獨樹一幟,被譽為“中華一絕”,開創了中國硬派微雕藝術之先河。

陶瓷微雕《金剛經》和《論語》陶瓷微雕《金剛經》和《論語》

陶瓷微雕工具

陶瓷微雕所用的特製刀具用高碳鋼和金剛鑽石製成,頂端呈錐狀,便於在堅硬的瓷器表面刻、鑿。陶瓷微雕是在破壞中達到藝術造詣的。通過錘擊刀鑿的變幻,來表現線條筆墨和情趣神韻。首先需在白瓷上用墨書寫或繪畫,再依據瓷器上的墨稿用鑽刀刻劃、鑿鐫,最後再填色,一般填著黑色。陶瓷微雕風格素雅,既能體現傳統書畫藝術風格,又能保持瓷器表面的晶瑩光潔,形成獨特的藝術效果。

陶瓷微雕手法及技術要求

早期的陶瓷微雕手法,以單線勾勒為主,雖清秀高雅,但不失簡樸,難以表現畫面的虛實層次。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著放大鏡等先進科學儀器在微雕領域的運用,陶瓷微雕藝術便成為一種別具一格的嶄新藝術。作品中所刻的文字愈來愈小,內容也愈來愈多。20世紀80年代,以郭月明老師為首的月明微雕,集國畫、版畫、油畫、素描之長,把中國畫講究的筆墨、氣韻、空靈和西洋畫講究的點、線、面、黑、白、灰巧妙地融於陶瓷微雕技法之中,使作品既保持了金石韻味,又具有筆墨淋漓的水墨妙趣。 就如同郭老師所說:陶瓷精微藝術貴在精微,也難在精微,因為它不僅術其微小,質地剛硬,雕刻時還必須在微小之中再現藝術神采、韻味。每一件精微的陶瓷藝術品,無不是成功於所實的基本功之上,同時,又綴滿了心血和汗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