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思亮

陶思亮

陶思亮,是黨和國家的優秀領導人陶鑄的女兒,其母親是曾志。陶思亮現在是中國市長協會女市長分會會長(中國市長協會常務會長)。

基本信息

小時候

70年前,就是在1939年底和1940年初夏,曾志與丈夫陶鑄先後來到延安,開始了一段相對穩定的生活,並於1941年生下了兩人惟一的女兒陶斯亮。應該說,陶斯亮屬於命大的那種,據曾志自己回憶,在她懷孕七個月的時候,曾經被驚馬摔到地上,造成腦震盪;後在分娩的時候,由於護士缺乏經驗,孩子直接掉在了地上。但就算這樣,對生命異常執著的陶斯亮仍然降臨到這個世界上,享受了幸福,也吃盡了苦楚。

1945年,陶斯亮4歲的時候,被父母留在延安保育院,交給一位經過長征考驗的二級殘廢戰士楊順卿照看。這樣做的原因是陶鑄已經被委派到東北淪陷區去組織敵後游擊隊,而曾志,由於延安的“審乾”和“整風”風波,堅持要證明自己政治的堅定和對黨的忠誠,主動要求隨丈夫北上打游擊。臨別的時候,曾志對楊順卿說,“我們把這個孩子託付給你了,如果我們回不來,這個孩子就是你的。”當天送行的人很多,陶鑄抱著女兒深深地親了一下,曾志則是一步一回頭。他們無法確知自己有生之年是否還可以和女兒團聚。

從照片上看,楊順卿清瘦、善良,是個極溫順的人,他對照顧陶斯亮投入了全部的感情,同時也把他性格中安詳穩重的部分給了這個“養女”。因為無論是陶鑄還是曾志,在性格上都是堅硬如鐵的人,而陶斯亮身上帶著的那種溫順顯然與楊順卿的撫養有關。從這時開始,陶斯亮就和楊叔叔相依為命。楊順卿養了只雞,下了蛋,自己不吃留給她吃;他業餘時間還紡線,把賣線得來的錢全都給陶斯亮買了解饞的零食。第二年6月,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大舉進攻,戰火隨時可能燒到延安,於是中央決定讓所有非戰鬥單位轉移別處。這樣,七八月間,在組織的安排下,楊順卿帶著陶斯亮到東北尋找陶鑄和曾志夫婦,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危險旅程。剛從延安走出不到30里,就遇到了國民黨飛機的轟炸,陶斯亮坐在驢背上的柳條筐里,嚇得大哭起來。楊順卿趕緊拽著毛驢躲進了青紗帳,直到天黑才敢出來。估計前面還會有數不清的空襲,楊順卿決定往回走,這樣雖然繞了很遠的路,但是由於會經過很多解放區,可以減少危險。於是,他們先來到晉察冀解放區的阜平,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南下邯鄲,繼而東行山東煙臺,然後渡海至大連,再改乘海輪取道平壤,再轉回安東(今丹東),最終到達遼吉省委的所在地白城子。這一路,幼小的陶斯亮幾次病重難治,幾次險些走失,又幾次險象環生,但卻已長大了很多,懂得了如何避開飛機的轟炸,如何在焦急的時候安慰楊叔叔。一個40多歲的殘廢軍人和一個四五歲的女孩,硬是在這戰火紛飛的年月里完成了這段傳奇的旅程。

這天,正在開會的遼吉省委書記陶鑄被衛兵告之,在省委大院門口,一個要飯的老頭帶著一個小女孩要見他,說是他的女兒。陶鑄一下子驚呆了。原來他早就知道女兒出來尋找自己了,但由於長時間杳無音信,認為一定是死在路上了,於是便將女兒的照片都掛在了牆上,當作遺像憑弔。此時的陶鑄這個高興呀,一下衝出門外,一屋子開會的人也都跟著沖了出來。他看到女兒好生生地站在眼前,一下把她抱了起來。但陶斯亮幾乎已經不記得父親了,嚇得大聲哭起來。此時的曾志正在前線工作,後來得知女兒安然到來的時候也是悲喜異常,百感交集。此後,楊順卿一直守候在陶斯亮的左右,直到解放後,陶鑄夫婦才將他安排到貴州的省委招待所當科長。走的時候,楊順卿將自己所有的積蓄都給了陶斯亮,一老一小哭得昏天黑地。“文革”以後,楊順卿從貴州到北京看過陶斯亮,陶斯亮也專程去貴州看過他,兩人親密的感情保持了一生。

少年時期

1949年3月,陶斯亮隨父母從瀋陽來到北京,後又抵武漢,陶鑄被任命為四野政治部主任,曾志被任命為中南局重工業部副部長。再後來,陶鑄又到廣西主持剿匪工作,直到1951年底,才到達廣州擔任中南局書記兼華南軍區政委。1952年,曾志被任命為中南局工業部副部長兼廣州電業局局長和黨委書記。此時的曾志正是事業上生機勃勃的時候,她不願被別人稱為“夫人”而生活在丈夫的盛名之下,她總想獨立地有一番自己的作為。她覺得自己作為管工業的幹部,如果沒有經過基層的鍛鍊是搞不好工作的。於是她沒有住到廣州東山的家裡,而是將家安在西村電廠裡面,並先後將母親和其他親屬接到廠里同住,自己則將所有時間都用在調查和學習上。

陶斯亮的整個學生時代,大部分是和父親一起渡過的。這一時期,父親雖然非常忙,但是對陶斯亮的關心非常細緻。廣東天氣熱,為了怕她晚上不穿衣服睡覺著涼,父親每天都要看她是不是穿了睡衣,蚊帳是不是放好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