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觀象台

陶寺觀象台(Taosi Observatory),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鄉東坡溝村。

Taosi Observatory
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鄉東坡溝村,2004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幾位專家在此考察時發現了4100年前世界上最早的觀象台。該觀象台呈半圓形平台,有三個圈層的夯土結構。第一圈的半徑大約18米,第二圈大約有24米,第三圈大約為50米。在第一圈內,有11座夯土柱,夯土柱由西向東方向呈扇狀輻射排列。據考古專家說,這幾座夯土柱上面原來豎立著11根石柱,石柱高約5米左右,古人透過柱與柱之間15至20公分的縫隙觀測正東方向塔兒山日出的上切與下切,上切是日出時太陽與塔兒山的上切線,下切是太陽出山的一剎那與塔兒山的下切線,以此來確定當時的12個節氣。經與現在農曆時間比較,實地模擬觀測後,節氣時令精度十分高。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和部門天文學家的初步結論,該觀象台形成於公元前2100年的原始社會末期,比目前世界上公認的英國巨石陣觀測台(公元前1680年)還要早近500年,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觀象台。
觀象祭祀台由13根柱子,12道觀測縫和一個測點組成.根據考古遺蹟推測,觀測夯土柱之上應該建石柱,將觀測縫留出.陶寺觀測者身子直立立足於觀測點核心圓上,透過某個高聳的石柱間縫,觀測早上日切於崇山顛峰時是否在縫正中.如果在正中,則是陶寺曆法中某一特定日子.自2003年12月22日冬至至2005年12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山西隊進行了兩年實地觀測模擬,初步了解了陶寺文化冬至到夏至再回到冬至一個回歸年的曆法規律.
在這12個柱縫當中1號縫沒有觀測日出功能,其餘11個觀測縫除2號縫觀測冬至、12號縫觀測夏至各用一次外,其它9道縫皆於上半年和下半年各用一次。也就是說,當時的陶寺僅有20個節氣。
在山西博物院的文明搖籃展廳,作了一個陶寺觀象台的場景復原,通過光電影,真實再現了觀象台用以觀測天象的功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