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陶保桓(1910-1937),革命烈士,廣西省融縣(今融水苗族自治縣)人。1936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
人物經歷
1933年9月考入廣西師範專科學校。在中共黨員教師引導下,加入反帝反法西斯同盟,成為該同盟實際領導人。1936年,到國民黨第15軍政治部工作,團結進步青年宣傳抗日。11月,任中共桂林柳江縣委委員。1937年因身份暴露,遂轉移到柳州中學任教,建立中共柳州支部,任支部書記。8月30日,在反映桂系軍閥內部派系鬥爭中王公度案之中,被桂系軍閥乘機逮捕,藉以打擊共產黨人。
陶保桓,原名陶保康,融縣(後分為融安、融水縣)融水鄉人,少年時代即參加中共黨員張膽組織的融縣“青年革命社”。1933年秋,陶保桓考入當時廣西的最高學府廣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接受中共黨員教師的革命教育。他積極在校刊撰稿,發表進步言論,成為學生運動的領袖。1936年7月,陶保桓加入共產黨,在桂林建立黨組織,不到半年時間,便發展了十幾位同志入黨。
1937年3月,中共廣西省工委調陶保桓到柳,負責重建中共柳州支部,並任支部書記。陶保桓以柳州中學教師身份為掩護,進行革命工作。他組織進步師生揭露和批判托派教師歪曲中國革命性質與破壞抗日救國的謬論,並在反托鬥爭中發展黨的力量。至抗戰爆發前,中共柳州支部已有黨員11人。
無數次的鬥智鬥勇,頻繁的社會活動,他引導許多同志走上革命道路。桂系當局對這個火炬一樣的共產黨人又恨又怕。1937年8月31日,特務在柳州秘密逮捕了陶保桓並押往當時的省城桂林。在監獄裡,敵人妄想從陶保桓口中掏出我黨的機密,用盡了各種酷刑。他的左臂骨被打斷,十個指頭盡被刺爛,但陶保桓寧死不屈。敵人一無所獲,於1937年9月17日早晨,將陶保桓殺害於桂林南門外。
時年陶保桓僅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