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曲

陳麗曲

陳麗曲在學校她品學兼優,她的作文多次在省、市作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在校擔任過班乾、副大隊長並成為全市優秀學生幹部。她11歲開始寫日記,撰寫文章。她撰寫《家鄉的橋》等多篇文章在《柳州日報》和《柳州晚報》上發表,《一雙紅皮鞋》刊在1992年12月7日《柳州日報》,榮獲柳州市“我愛祖國山水美”徵文國小組一等獎。

 陳麗曲,原名陳嬋潔,筆名海茵 1981年6月——1998年4月 。祖籍在鍾靈毓秀的武宣縣東鄉鎮、巍巍群峰、青山翠綠、小河淌水清悠悠、太平天國洪秀全當年練兵賽馬的伏席嶺腳——鄧村。1981年6月4日出生,1984年3月在部隊上幼稚園,1986年從廣東湛江部隊回柳州市,在區建五公司上學前班,後在市公園路國小、市十二中、市藝術學校、柳州市高中上過學。在父母、師長、社會的哺育教導下,她立志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從她的日記里文章中顯見,她經過刻苦磨練成為一個愛國、愛社會、愛鄉、愛家、愛生活、愛人民、助人為樂、勤儉節約、敢於進取、奮發向上、意志堅強、聰慧敏感、善良純真、富有愛心的優秀少女,她的先進思想遠遠超越了她的年齡。
在學校她品學兼優,她的作文多次在省、市作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在校擔任過班乾、副大隊長並成為全市優秀學生幹部。她11歲開始寫日記,撰寫文章。她撰寫《家鄉的橋》等多篇文章在《柳州日報》和《柳州晚報》上發表,《一雙紅皮鞋》刊在1992年12月7日《柳州日報》,榮獲柳州市“我愛祖國山水美”徵文國小組一等獎。
1996年5月她患上了絕症,在患病期間與病魔作鬥爭的精神,感人心肺,令人鼓舞,病中一年多仍堅持寫了10萬字的日記,寫文章在報刊發表,不到萬不得已,她不停筆,她離逝去前的1個多月,最後寫了一篇散文《情人節的玫瑰》,刊在《柳州晚報》1998年2月14日第三版。在治病期間,打針、服藥、放療、化療,皮膚燒焦,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最後三、四個月,身體很虛弱了,不能平躺,無法睡覺,下身浮腫,她只能坐在輪椅上,趴著辦公桌休息,經受多么痛苦啊!親友、同學、師長、報社編輯、電視台記者、電台主持人,相識的、不相識的都為麗曲的精神所感動所吸引,經常去看望她,給她鼓勵,以表達對她的堅毅、愛心及對她特殊生命內涵的敬意。對去看望她的人,她的臉總保持微笑,痛苦自己,快樂別人。她母親問她,總是說沒有什麼,胸痛很厲害時,她在夜深人靜時,躺在媽媽懷裡說一句,我好累,她只是在臨走前的一個月,她很難過的對媽媽說:“媽媽,其實一個人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等死!”
在中學時代她著有10萬字的《心語——陳麗曲日記》一書,這書在她逝去後的1998年11月,廣西接力出版社出版,立即在柳州市青少年中引起震動,千千萬萬青少年在含淚傳閱這本書,到目前為止,此書已印刷4次,發行4萬冊。麗曲被譽為當時柳州最年輕的作家。
1998年4月3日,麗曲因患惡性胸腺瘤醫治無效去世。麗曲的逝去震動了柳州市,為她開追悼會,柳州市人民廣播電台主持人為她致悼詞,她生前喜愛玫瑰花,這天許許多多的人給她送去玫瑰花送別,柳州市花店的玫瑰花銷售一空。沒放哀樂,只播放她生前喜歡的思雅的《樹的回憶》。歿後,柳州市追認她為“龍城優秀少年”稱號。1999年元月柳州市教委、團委、婦聯聯合發文倡儀柳州市中、小學生向“龍城優秀少年陳麗曲”學習。1999年月6月4日,柳州的新聞媒體還用大篇幅追憶著一位一年多前已隨風逝去花季少女——陳麗曲。2002年以陳麗曲的真實故事為原型改編拍製成的電視劇《紅蜻蜓》,在中央電視台及省市各電視台廣泛播出,影響深遠。一觀眾,觀看電視劇《紅蜻蜓》後,著文觀感,是這樣說的:“在《紅蜻蜓》這部電視劇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女主人公麗曲情有獨鐘的那‘紅蜻蜓’風箏。在劇中的反覆出現,飄來飄去的“紅蜻蜓”,不僅承載著一個少女渴望飛翔的夢想,更承載一個生命的真諦;我覺得紅蜻蜓很美麗,而且它總是給我們一種啟示。”《紅蜻蜓》電視劇,2004年9月參加在湖南長沙舉行的第22屆中國電視劇金鷹獎評獎中榮獲“金鷹獎”。麗曲熱愛家鄉,關心家鄉建設,家人根據她生前遺囑,將其寫作遺下的稿費5000元,捐獻給村里建設鄧村寺大橋。麗曲!你的夢想,現在已經實現, 2003年4月已建成一座4孔、高5米、長50米、寬6米的鋼筋水泥混凝土鄧寺大橋,現以此告慰你在天之靈。為褒揚其愛鄉為民的高尚品德,村里民眾為她在橋頭立碑紀念。她未滿17歲就走完了人生旅程,花季英年離開了人間,但她的精神永遠與山河同在、日月同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