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陳首濤,男,1936年農曆3月14日生,原籍湖南邵東縣,現籍安化縣,高校畢業,學徒出生,自學成才,共產黨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益陽市專家聯合會會員。原任安化縣委黨史辦主任,職稱:黨史研究員。現退休。
個人成就
文藝創造
1957年在安化縣百貨公司被黨抽調下農村工作,與農民“三同一片”(同吃同住同勞動,打成一片)。開始與農民接近,經歷了農村中的重大政治運動,得到了政治上的鍛鍊,對農民有了深切的感情。堅持學習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深入基層,熟悉生活,貼近生活,反映生活,努力塑造農村中的先進典型。先後出版了歷史章回小說:《一代清官陶澍傳奇》,紀實傳記:《鄧克明將軍傳》、《姚一戎自傳》,報告文學集:《梅嶺春曉》,散文集:《野笛悠悠》,曲藝集:《梅嶺新聲》,民歌集:《梅山民歌精選》,紀實風光集:《錦繡長塘》、《風光茶市黃沙坪》,均獲好評。曲藝《追樹記》,刊《湖南日報》1979年12月9日,獲1981年湖南省文藝創作獎,地花鼓《老伴瞧山》,獲1975年湖南省文藝調演創作一等獎。《鄧克明將軍傳》獲益陽地區文藝創作二等獎。
從史
成績突出。歷年來,率領全辦同志上山下鄉,深入民間,廣徵博採,共徵集黨史資料一千餘萬字,徵集革命文物、文獻500多件,尤其是1986年首創在全縣普查文物,徵集到許多珍貴、罕世文物。其中有《中國國民黨政治講習班旬刊》一本,載有理事毛澤東1926年2月28日,《在中國國民黨政治講習班開學典禮上的講演》和《紀念巴黎公社應注意的幾點》兩篇講演,屬於全國首次發現,屬於孤本,被歷史湮沒了60年。為研究毛澤東思想提供了新的依據,豐富了毛澤東思想寶庫,十分珍貴,受到省委、中央黨史部門表彰。同時,徵集到抗日勝利照片兩套。《芷江洽降》8張,《南京簽降》8張。記錄了日寇在芷江洽降和南京簽降的全過程,是日寇侵略中國失敗,中國抗日勝利的真實記錄,鐵證如山。另外,還徵集到罕世之寶:南明王朝發給兵部右侍郎尹三聘聖旨四件,吳三桂發給尹三聘還鄉路牌一件。這是尹家後裔珍藏了360多年之國寶,全國唯一,屬於國家一級文物,湖南電視台向全國播發了驚聞!在徵集資料的基礎上,精心進行研究,共編寫了一百餘萬字的黨史資料,出版了安化黨史叢書:《茶鄉風雲》一、二輯、《安化英烈》、《安化革命詩選》。撰寫研究文章:《中國國民黨政治講習班簡介》、《毛澤東第二次到安化》、《劉少奇滿洲脫險》、《諶小岑為第二次國共合作牽線搭橋》等,均系統地介紹了鮮為人知的史料,頗具影響。《天下為公》刊《湖南黨史月刊》1993年12期,獲人民日報國內政治部、湖南省委宣傳部聯合徵文“毛主席走過的地方”徵文三等獎。在研究的基礎上,向省申報革命老區,歷經4年,多次寫出報告,1987年9月3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安化為革命老根據地縣。由於成績顯著,1984、1986、1988年,連續評為湖南省黨史先進工作者,連續四年記功,1987年記大功一次。
1995年退休後,深有感悟: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不可回,今天度過中、明天是憧憬。唯有今天最珍貴,今天欣逢盛世更珍貴。珍惜今天,就是幸福,珍惜今天,永無後悔。因此,撰聯自勉:“惜今分秒留華月,書室春秋著雅情。”堅持退而不休,筆耕不輟。回響黨中央“搶救非物資文化遺產”的號召,深入農村,在大福鎮浮栗溪村找到了90歲老歌師黃金花。回憶、整理、搶救出已失傳的瑤族愛情長歌《三郎與二姐》共130餘首,可與廣西民歌《劉三姐》媲美。在文藝創作的同時,重點研究梅山文化。成果日益豐盈,受到社會關注。《扶王廟調查報告》、《真武寺調查報告》已入編法、中合作項目《湘中宗教與鄉土社會》、《蚩尤成長故里在思游》已得到越來越多的同仁認同,省里專家認定,蚩尤故里風景區現已得到國家投資,起步開發!研究梅山文化為發展地方經濟服了務!2005年9月由縣文聯授予“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2007年12月27日《湖南日報》報導“沃土花艷”,表彰陳首濤是“領軍人物引領文化輕騎”。為繁榮安化縣民眾文化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