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1956年10月,他出生於湖南省祁陽縣白水鎮一個武術世家,作為中國武術名人的陳逵,儼然是電視鏡 頭中飄逸脫俗的形象,時常以一襲白衣道人打扮,雙目炯炯有神,動如行雲流水,靜如山嶽,舉手投足間有著與眾不同的武林人士氣質,讓人敬畏。
歷史上,這裡盜匪嘯聚,雞犬不寧。為了保家護舍,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形成了代代相傳的尚武之風,並湧現出了許多在武林中有影響的人物。陳逵的祖父是當地有名的鏢師,武林中人稱“陳半腳”,即只用半腳功夫就可走馬江湖。陳逵父親陳景師繼承父業,以押鏢為生,善使一桿梨花大槍,人送綽號“一桿陳”。陳逵天生一塊練武的料,5歲時便在祖父教導下練習基本功,不到16歲他已將祖輩相傳的絕活練得爐火純青。隨著年齡的增長,陳逵已不滿足於祖父、父親那幾招“看家本領”,他要到山外去尋找更神奇的功夫。
1971年,深秋。在一個山風呼嘯的傍晚,穿著一身薄薄單衣的陳逵沿著祖父當年走過的一條曲曲折折的小徑,登上了號稱古神州七十二福地、三十六洞天之一的“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
然而,這座聞名遐邇的仙山、武當武術的發祥地,給予他的只是一個夢境。他在這裡不僅沒有看到祖父講述的情形,甚至連一個練武習拳的身影也看不到。在沉沉夜幕中,陳逵來到展旗峰下紫霄宮龍虎殿前。他聽人講,當年賀龍元帥率領紅三軍從遙遠的湘鄂邊界轉戰到武當山,整軍之餘,賀龍還常與武當山上的道人練拳習武,切磋武功。他悔恨自己晚生了幾十年,否則自己也一定追隨賀龍元帥來到武當山,練就一身建功立業的真功夫。
當陳逵在龍虎殿前望著緊閉的山門思緒萬千的時候,身後突然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 “年輕人,是遠道而來的嗎?”陳逵迴轉身,見一個個子瘦小的老人在夜幕下注視著自己,便疾步上前躬身道:“謝謝老人家,我從湖南來。”老人點了點頭說:“如不嫌棄,到我這兒過夜吧!這裡沒宿沒店的,冷著呢!”陳逵大喜過望,隨著老人來到樹林邊一個低矮狹小的棚子裡。夜間,不知何時落起雨來,淅淅瀝瀝的秋雨在屋外的林子裡簌簌作響。陳逵記得,夜半醒來,在一盞孤燈下,老人衣著單薄,在棚子中央升起一籠大火,火苗映照著老人慈祥而清癯的面龐,像鍍上了一層紅光。後來,陳逵才知道,那位老人就是武當山老君洞三天門悟性氣功一代宗師朱誠德道長。當時,朱誠德道長也像其他道人一樣被趕出山門,在山門外的一個生產隊里接受 “勞動改造”。第二天,在陳逵臨走時,老人說:“你如果想學武功,可以到神農架去,那裡有我一個師兄,他叫滌塵真人,也許他能教你一些東西。”
在神農架,陳逵探訪到了滌塵真人,並學到了武當天罡掌、黑虎拳、五龍蜇法、隱仙拳、童子功、藥功等道門稀世秘笈。時光易逝,一晃20年過去了,陳逵的功夫已達到一定的境界。通過對師傳武當內家功夫的參悟,他已有自己的見解,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陳逵沒有把師傅所傳的功夫作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而是要把這些造福人類的“寶貝”廣傳人間。於是,他便在他的家鄉——湖南省祁陽縣白水鎮創辦了“中國武當湖南陳逵文化武術專業學校”。1995年,陳逵大師又在武當山遇真宮創辦了“武當山文武學校”、“陳逵影視武院”,集文化、武術、影視、藝術於一體,培養文武兼備高級人才的現代化武術影視院校,現已成為中國的武術影視人才訓練基地。他的學員中有500人參加了 《陶鑄》、《詹天佑》,《賀龍在武當山》、《莫妮卡》等電影、電視劇的拍攝,為弘揚武當武術文化,傳播中華民族瑰寶,推動武術影視藝術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社會活動
1996年,陳逵被評為“全國優秀武術院院長”和“全國優秀文化武術影視學校校長”,受邀出席在北京釣魚台召開的表彰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98年12月,陳逵武術校院在張三豐當年修煉武功的遇真宮成功地舉辦了全國武當拳功理功法研討會暨首屆“武當杯”武術大賽。
2000年,陳逵武院代表湖南省永州市參加國家體育總局舉辦的全國第三屆武術之鄉“月兔杯”武術比賽,獲得湖南省團體總分第一名。陳逵被授予全國武術之鄉武術比賽“優秀教練員”稱號。
2001年,陳逵在“湖南散打王”爭霸賽上,一舉奪得散打冠軍之王——“王中王”的佳績。
2010年7月,在第四屆全國青少年藝術節上,陳逵武院榮獲金獎,陳逵大師榮獲優秀組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