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權,男,1962年9月生,研究員。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農業部植物病蟲害抗性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主任、農業部外來入侵生物預防與控制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行政職務。目前在該所植物病害研究室麥類病害創新課題組從事麥類真菌病害研究工作。
二、兼職
兼任國際植物保護科學協會會員;亞洲巨災研究組專家;美國植物病理學會會員;中國農藥發展與套用協會常務理事、副會長;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全國植物檢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協病蟲害災情預測與防治專家組專家;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評審委員會委員;農業部農藥登記藥效試驗殺菌劑項目技術負責人;中國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植物病理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植物保護學報》副主編;《植物病理學報》、《植物檢疫》、《植物保護》編委等學術職務。
三、主持和承擔的課題
現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糧食主產區三大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2006BAD02A16)”、國家“863”計畫課題“小麥條鏽菌、稻瘟菌小種的分子鑑別技術研究(2006AA10Z429)”、國家轉基因專項課題“轉基因農作物抗病蟲性把關鑑定與評價(2009ZX08011-006B)”、農業部結構調整重大專項“小麥條鏽病菌源基地生態治理技術研究(06-02-02B)”、中丹(麥)合作項目“中丹兩國小麥條鏽菌毒性進化研究(國科外字[2006]300號)”、中荷合作項目“農業安全中鐮刀菌毒素控制研究(2009DFA31980)”等,從1999年開始一直負責國家小麥區域試驗品種抗病性把關鑑定工作。
四、主要研究方向
1. 小麥病害分子診斷、檢測技術研究
以小麥鏽病、矮腥黑穗病為重點,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和方法,研究病原菌種或生理小種的遺傳多態性和同源性,發掘識別基因序列和特異性分子標記,建立原糧帶菌檢驗檢疫操作及田間病株早期診斷的分子技術體系,研發快速高通量診斷、檢測試劑盒,實現產業化。目前利用真菌β-微管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AFLP、ISSR等技術,成功建立了小麥條鏽病、葉鏽病、矮腥黑穗病、光腥黑穗病等重要病害及其部分生理小種的分子診斷、檢測技術體系,製備出小麥矮腥黑粉菌的PCR檢測試劑盒,可用於病害的早期診斷。
2.小麥鏽病發生流行規律與綜合治理研究
以小麥條鏽病為重點,兼顧葉鏽病和稈鏽病,深入開展病害發生流行規律、菌源傳播規律以及病菌致病性和品種抗病性變異規律的調查和試驗研究,勘查病菌越冬、越夏的精確區域及其生態病理學特點,為病害異地測報和分區治理提供科學依據;深入開展病害綜合治理理論和技術研究,實施小麥條鏽病菌源基地的生態治理工程。近年來,有關研究取得了較好的進展。例如:(1)組織全國小麥鏽病研究協作組開展條鏽菌致病性變異監測,發現和命名了條鏽菌高致病性生理小種條中33號,明確了該小種的出現頻率、分布區域及其致病性特點;(2)與法國科學家合作,首次發現我國隴南小麥條鏽菌存在遺傳重組的分子證據,這種重組可能是中國小麥條鏽菌群體遺傳多樣性明顯高於歐洲和澳洲群體的重要原因;(3)勘察發現小麥條鏽菌在貴州省黔西北赫章等地海拔1700米以上地區能夠安全越夏,越夏面積約50萬畝,其越夏菌源能夠與當地秋苗銜接,引起秋苗發病;(4)查明小麥條鏽菌在雲南、隴南等越夏區的越夏海拔下限均有所下降(50-300米),這可能與條鏽菌耐高溫型菌株的產生有關;(5)與當地科研教學單位和技術推广部門協作,在甘肅隴南、天水等小麥條鏽病菌源基地實施抗病良種、藥劑拌種以及停麥改種、適期晚種的“兩種(zhǒng)兩種(zhòng)”綜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菌源控制效果及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3.農業安全中鐮刀菌毒素控制研究
以農業安全中的鐮刀菌毒素控制為切入點,系統開展中國鐮刀菌優勢種群和毒素影響調查、致病基因特徵分析以及真菌毒素積累的田間控制等研究,解析鐮刀菌毒素產生機制,研發控制途徑,以達到防治病害、減輕毒素危害的目的。初步檢測發現,我國小麥品種(系)中鐮刀菌毒素污染比較普遍,但污染水平較低,符合國家規定標準。在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毒素、伏馬(fumonisin)毒素、單端孢霉烯醇(T-2)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ZON)四種鐮刀菌毒素中以DON毒素為主,其平均含量為73.87 μg/kg,不同麥區間的DON、fumonisin和T-2毒素含量存在顯著差異,東北春麥晚熟組、長江中下游冬麥組和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鐮刀菌毒素總體含量較高。
五、近年來獲得榮譽
“中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評價和利用”於2003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參加人);“一種檢測小麥矮腥黑粉菌的PCR方法”於2008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六、主要著作與論文
主編著作:
《植物保護學學科發展報告》(專家組副組長);《農業生物災害預防與控制研究》(副主編);《科技創新與綠色植保》(副主編);《植物保護與現代農業》(副主編);《植物保護科技創新與發展》(副主編);《小麥抗病蟲性評價技術規範》系列標準(主編),等。
主要論文目錄(近5年):
1. Chen WQ*, Wu LR, Liu TG, Xu SC, Jin SL, Peng YL and Wang BT. Race dynamics, diversity and virulence evolution in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the causal agent of wheat stripe (yellow) rust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07.Plant Disease, 2009, 93. 2. Liu JH, Gao L, Liu TG and Chen WQ*. Development of a SCAR marker for diagnosis of dwarf bunt of wheat and detection of 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9, 47.
3. Mboup M, Leconte M, Gautier A, Wan AM, Chen WQ, de Vallavielle-Pope C and Enjalbert J. Evidence of genetic recombination in wheat yellow rust population of a Chinese oversummering area. 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 2009, 46:299-307
4. 吳傑、劉太國、高利、朱寶成、陳萬權*,小麥四種鐮刀菌毒素的ELISA檢測及毒素污染分析。植物保護學報,2009,36(2):106-112
5. 陳萬權、程登發,大旱之年不能忽視小麥病蟲害的防控工作。植物保護,2009,35(2):99-101
6. 陳萬權,警惕小麥條鏽病今年全國大流行。農民日報,2009年1月12日,第7版
7. 陳萬權,贏得小麥條鏽病防控的全面勝利。農民日報,2009年6月2日,第1版
8. Cao LH, Xu SC, Lin RM, Liu TG and Chen WQ*. Early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detection of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in China.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8, 46:501-506
9. 田慧敏、劉太國、高利、陳萬權*,中國小麥條鏽菌4個主要流行小種的寄生適合度。植物病理學報,2008,38(6):599-606
10. 陳萬權*、劉太國、余秀梅,小麥鏽菌夏孢子經鹽酸處理後的形態觀察。植物保護,2008,34(6):70-73
11. 徐瑩,劉太國,何月秋,陳萬權*,綠色螢光蛋白在絲狀真菌研究中的套用。植物保護,2008, 34(6):1-6
12. 金薇、劉太國、何月秋、陳萬權*,國際上小麥葉鏽菌生理小種鑑別寄主及其小種命名方法。植物保護,2008,34(4):138-
13. 何中虎、夏先春、陳萬權,小麥稈鏽病新小種Ug99的抗性研究進展。麥類作物學報,2008, 28(1):170-173
14. 沈麗、羅林明、陳萬權、趙志模、王進軍,四川省小麥條鏽病流行區劃及菌源傳播路徑分析。植物保護學報,2008,35(3):220-226
15. 戴小楓、吳孔明、萬方浩、陳萬權、李立會,中國農業生物安全的科學問題與任務探討。中國農業科學,2008,41(6):1691-1699
16. 陳萬權,加強小麥條鏽病防控,規避次生災害風險。農民日報,2008年2月20日,第8版
17. 陳萬權*、徐世昌、吳立人,中國小麥條鏽病流行體系與持續治理研究回顧與展望。中國農業科學,2007,40(增刊1):177-183
18. 曹麗華、徐世昌、陳萬權*,小麥葉鏽菌的特異性分子診斷檢測技術研究. 植物保護學報, 2007,34(6):561-566
19. 袁軍海、劉太國、陳萬權*,中國47個小麥新品種(系)苗期抗葉銹基因推導。中國農業科學,2007,40(9):1925-1935
20. 袁軍海、王鳳濤、劉太國、陳萬權*,二倍體及四倍體中抗葉鏽病基因在雙二倍體中的表達與抑制。植物病理學報, 2007, 37(5):500-511
21. 張慶、劉太國、張敏、陳萬權*,小麥抗源SW92抗葉鏽病基因遺傳及其分子標記。 植物保護學報,2007,34(5):515-518
22. 姜玉英、金星、談孝鳳、陳萬權*,黔西部小麥條鏽病菌越夏考察初報。植物保護, 2007,33(1):133-134
23. 董微、劉太國、陳萬權*,小麥矮腥黑穗病的遺傳多樣性研究。植物保護,2007, 6:141-144
24. 陳萬權,小麥殺手Ug99。百科知識,2007,8:15-16
25. Chen WQ*, Xu SC, Liu TG, Lin RM, Wu LR, Jin SL, Cao SQ. Wheat stripe rust and its prospects for ecological control in China. Proc. 16th IPPC, Glascow, UK,2007, Volume2, pp812-813
26. 姜玉英、陳萬權、趙中華等,新型小麥稈鏽病菌Ug99對我國小麥生產的威脅和應對措施。中國植保導刊,2007,27(8):14-16
27. 陳榮麗、劉太國、黃 雲、程登發、陳萬權*,BION誘導小麥幼苗抗葉鏽病研究。植物保護學報,2006,33 (2):122-126
28. 劉紅梅、劉太國、徐世昌、劉大群、陳萬權*,小麥優異種質“興資9104” 抗條鏽病遺傳研究。作物學報,2006,32(11):1742-1745
29. 劉丹、劉太國、張敏、陳萬權*,小麥光腥黑粉菌冬孢子總DNA提取方法比較。植物保護,2006,32(2):93-
30. 陳萬權*,國內外植物保護科技現狀與發展戰略。成卓敏主編,《科技創新與綠色植保》,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6,595-600
31. Chen WQ*, Liu TG, Liu JH and Xu SC, DNA marker of 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 a causal agent of wheat dwarf bunt. Czech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Plant Breeding, 2006, 42 (Special issue): 13-
32. Chen WQ*, Xu SC, Jin SL, Liu TG and Lin RM. Prospect for the biodiversity control of wheat stripe rust in China. Sino-US Workshop on Crop Genomics Applications to Plant Breeding and Biotechnology, Beijing, P. R. China, 2006, 16-17
33. 陳萬權,防治條鏽病,從源頭抓起。農民日報,2005年3月2日,第7版
34. 蒲志剛、劉太國、陳萬權*,小麥葉鏽菌生理小種MFR分子鑑定技術研究。植物病理學報,2004,34(5):449-454
35. Chen Wan-quan* and Qing Qin-ming. Race and virulence of Puccinia triticina on wheat in China during 1997-2001. Plant Protection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 Proc. 15th IPPC, GUO Yu-yuan eds.,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Beijing, China, 2004,pp152
36. 陳萬權,威脅我國植物的幾種外來病害。大自然,2004,(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