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菊英(1923-) 福建莆田白沙粵東人。德化知名的白衣天使,為山區德化的醫療衛生事業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好護士,好醫生。
陳菊英於民國12年農曆12月29日出生於福建閩侯縣某小鎮一手工業者家庭。祖輩以理髮為業。父陳金鐘(1893~1952),從小隨其父到閩侯縣一帶理發謀生,於民國22年(1933)攜妻小移徙鄰縣福清,仍從事理髮手藝。陳菊英小時曾就讀於福清縣上逕國小。日寇侵華戰爭期間,福州、閩侯、福清等福建沿海廣大地區曾淪陷於日寇占領統治之下,日軍到處野蠻燒殺奸淫擄掠,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民國30年(1941),為生命安全計,陳菊英隨母回莆田鄉下白沙粵東老家避難,是秋人私立白沙農業初級中學。在校期間,除上文化與農技基礎知識課外,大部分時間為開荒種地等農作實踐勞動。民國33年(1944)秋農業國中畢業後,升入莆田聖路加護產學校。其間修護士專業3年,助產特科1年。民國37年(1948)秋畢業分配來德化惠德醫院當護士兼助產士,與她的學姐黃仁芬共事,從此正式步人醫護衛生工作生涯。
主要經歷
陳菊英自幼能吃苦耐勞,工作表現很好,受到領導、同事、病員、產婦的好評。她賦性聰慧,勤奮好學,在長期護理工作中跟隨醫生,耳聞目染,勤於鑽研,除做好護士、助產本職工作外,又自學不少醫藥知識。1951年7月,被抽調下鄉支援土地改革工作,隨中共德化縣委土改工作隊下到赤水,具體擔負其土改隊員的醫療保健,兼為農村部分患者治病、難產產婦接生。但她在校所學習的專業並非臨床醫生,初次接受如此繁重、獨當一面的任務,尤其對一位年輕女性,困難、壓力確實非常大。但在當時醫生奇缺(當時全縣僅有正式執業醫生四五人)情況下,她對組織上的信任、革命工作的需要,怎敢退卻推卸?因此,只好勇於擔當起來,工作中虛心認真細緻,大膽勤快肯乾,邊做邊學,任務完成得很出色,給幹部、民眾留下很好的印象。到11月份土改工作結束時,縣委書記路湘雲在有關會議上一再給予表揚。
1951年11月土改工作結束回縣後,陳菊英受聘於德化縣中(即今德化一中),負責組建校醫療室,任護士。實際為校醫兼護士與助產士,為全校師生、教師家屬治病,兼授生理衛生課,並為教師家屬接生,還要做寄宿生病員的護理、保育等工作,幾份工作一肩挑。這種局面一直維持近二十年,至1968年調到赤水衛生院9個月。後又回到德化一中。1970年調縣中醫院(時稱潯中公社中醫院),未幾被派到土坂大隊(今蒲坂村)組建醫療站,傳幫帶培養當地赤腳醫生。1972年回院,先後呆過門診內科、藥房、注射室、門診外科等部門,哪裡缺人,就到那裡,直至1983年退休。其間曾在門診內科坐診8年。退休後,又承親友、鄰居患者央求,以其長期積累的經驗,用中醫草藥方劑、民間秘方驗方等為人治療膿瘡疹毒等皮膚病,尤擅治療帶狀皰疹(習稱“飛蛇”);且不分身份貧富,不收診費,藥錢又省,療效極佳,訊息不脛而走,傳遍德化城鄉,患者接踵而至,她又成為德化城關知名的業餘治療膿瘡疹毒皮膚病醫生。陳菊英自1940年代末出校做護士、助產工作,後因工作需要,自己進修,自學(西醫)內科學,中醫內科學,向老中醫陳家駒、蘇明燦、西醫師黃治華(皆莆田人)等老前輩求教,積累臨床實踐經驗。如在德化一中校醫療室工作時,當時城鄉經濟差,寄宿生患病無錢住院治療,大都是躺在床上熬。當時校醫療室又元配備醫師,面對這一現狀,陳菊英對傷風感冒、腹脹腹瀉、發痧中暑、腮腺炎等一般病症,只好大膽自己處理;若碰到較重或疑難病症,就帶著病例去請教陳家駒、蘇明燦、黃治華等老醫師,與他們商討研究處理方案,然後給予用藥治療。在當時社會極度缺醫少藥情況下,陳菊英大膽機智靈活,因時因地制宜按實際情況辦事,既治癒了師生和教師家屬的疾患,為學校為社會解決一大問題,同時又鍛鍊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成為醫務界的多面手之一。
1970年調縣中醫院時,因她未曾到醫科院校進修過,沒有正式執業醫生資格,但在當時醫生人員仍舊不足情況下,醫院領導以其實際業務水平與臨床經驗,還是充分信任她,叫她獨立工作,到土坂大隊組建醫療站與培訓赤腳醫生。1972年回院後,分配她於門診部當坐診醫生,一乾8年,留給患者良好的印象。
陳菊英一生從事醫護工作40餘年,留給患者與人民大眾印象最深的是她高尚的社會責任感與職業道德。她既當護士、助產士又當醫生,什麼活兒一肩挑,工作不怕髒不怕累,任勞任怨;對待病人、產婦總是和藹可親,輕聲細語,不論貧富身份,一視同仁。在德化一中校醫室工作一二十年,特別同情窮苦學生,患病沒錢住醫院治療,她就想盡辦法在校內設簡易病房,給予診治護理;經常為重病號處理大小便,洗澡洗衣褲;重病號學生吃不下飯,她總常是親自到學校食堂要點青菜、豆腐、線面、粉條或瘦肉等,煮好端給病生食用,甚至像慈母般一口口地餵食。對肝病、麻疹、腮腺炎患者給予隔離治療;需多食白糖,常用自己的工資買來白糖沖開水送給飲用。她實際擔負了醫生、護士、炊事員、清潔雜工等職責,勤勤懇懇,默默無聞,無怨無悔地奉獻著。她離開德化一中已數十年,退休也已二十餘年,而可貴的醫德醫風仍深深烙印在當年德化一中師生、教師家屬和德化廣大人民心中。
陳菊英(女)1963年生,武漢人,國際級運動健將,田徑高級教練員。1977年進入孝感地區業餘體校培訓,短跑成績突出,1978年入選湖北田徑隊,主項為400米欄。陳菊英身高1.72米。教練根據她身材高、步幅大的特點,大膽打破17步一跨的常規訓練,採取15步一跨的訓練方法,使她的運動成績不斷提高。1980年10月,在武漢舉行的全國田徑錦標賽中,陳菊英與孫鳳春、祝麗萍、胡埃屏合作,以3分48秒7的成績取得女子4×400米接力亞軍。此後數年間,她身體狀況不適,在醫療中仍然堅持訓練。康復後,從1985年6月參加上海全國田徑冠軍賽奪得女子400米欄冠軍,到1990年北京第11屆亞運會奪得女子400米欄冠軍,多次在國內國際大賽中獲獎,多次打破女子400米欄全國紀錄和亞洲紀錄。陳菊英是湖北省勞動模範,1987年、1988年、1990年3次被評為“湖北省十佳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