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胡南

他於是放棄了自己的初衷,強迫自己學習那在他看來過於商業化的廣告學。 在大學期間對於陳胡南本人來說是波瀾不驚的,甚至可以說是荒廢的四年。 對於認識陳胡南的人來說對他的評價都是“對人真誠、正直”,他總是把自己的人格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胡南,男,漢族,1983年2月20齣生,江西吉安人,2007年畢業於河南工業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告學專業。高中就讀時他曾以一篇《讓愛顆粒歸倉》的作文,引起全校師生的關注。文章以他本人日常生活經過的一條街道,一個賣包子的女人為題材,作者每天早上都要穿過這條小巷,買這個女人蒸的包子,一來二去,兩人漸漸建立了一種默契。作者在文章里親切她為"賣包子的女人",幽默的語言、平和的文字、細膩的描繪,體現了作者在高三如此學業繁重的時間裡善於觀察生活。在看過文章的老師無不對這篇文章加以稱讚“現代版的趙樹理”或是“風格類似於錢忠書。在大學時代陳胡南離自己的文學創作相去甚遠;也許是大學過於自由的氛圍和廣告專業與他所喜歡的文學格格不入,但又迫於專業的限制。他於是放棄了自己的初衷,強迫自己學習那在他看來過於商業化的廣告學。在大學期間對於陳胡南本人來說是波瀾不驚的,甚至可以說是荒廢的四年。雖然也參加過一些廣告創意比賽,但對於不是學美術出身的他,想通過一個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似乎比登天還要難。06年裡他連續得過學院第一屆廣告人金獎、重慶環保世紀行三等獎,爾後碌碌無為的他決定通過考研實現自己的學術夢想。可是由於英語考試成績差3分,他與當時所報的湖南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失之交臂。在現實面前,他於是選擇了就業。08年初出社會的他在找工作面前接二連三被用人單位拒絕,他感到無限迷茫與彷徨,他對自己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涯開始反思,甚至有時他有種想自殺的念頭,學海子那樣在另一個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08年對於陳胡南的人生來說無疑是一段灰色的人生,他在就業與擇業、工作與失業的邊緣掙扎,到年底他決定一個人在杭州西溪公園的蔣村一戶農民家租房,生平第一次沒有回家過年。09年對於陳胡南的生活來說稍有起色、他離開了人間天堂杭州,踏上了去台州溫嶺的道路。通過親戚關係他來到一家廣告公司就職,在這個廣告公司任文案,也就是在這期間,他利用閒暇時間開始為網上一些企業創作廣告語。通過不斷學習創新構思,他分別拿到了眾多廣告語徵集的二等獎、三等獎。在這家廣告公司上班是腐朽的,因為公司業務不多而老闆又是美院的搞藝術的浪子,每天帶著幾個員工下午上班晚上泡吧,他再也不能容忍自己的生命就如此耗費下去。於是憤然離開了這個稱不上公司的公司。年底他進入了台州一家民營醫院,在這家民營醫院裡,他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他漸漸發現自己的特長在於自己的創意和想法。於是他決定永遠在這個職業走下去。對於認識陳胡南的人來說對他的評價都是“對人真誠、正直”,他總是把自己的人格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自己說在一個人沒有錢的時候要好好經營自己的人品、培養博大的胸懷、到年老了做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