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歷任某研究所技術室主任、科技處長,某基地裝備部長、副總工程師等職,是全軍武器裝備科技獎評審委員會評審、總裝備部技術專家組成員、第二炮兵炸藥與火工品技術安全管理專家組組長。
人物事跡
膽大,才藝更高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軍方進行的一項首創試驗:實彈空運!要知道,這個“彈”的爆炸威力,可是非同尋常。陳禮國參加了這次試驗。這天,當飛機準備按照原定計畫返航時,意外發生了。原定降落的機場大霧瀰漫,無法著陸。備降機場氣象惡劣,同樣不能降落。
時間迅速流逝,油料即將耗盡。準備迫降!
機長提示:要有足夠心理準備。
帶隊領導發給每人一張紙片:給家人寫下幾句話吧!
飛機在劇烈顛簸中下降。就在飛機里的陳禮國卻產生一個“瘋狂”的念頭:這種狀態下的數據,也許更有價值,一定要儘可能完整地把數據保留下來!
一直“貼身侍候”彈頭的他,把每一次顛簸都當作“禮物”,把那些急劇變化的參數當作“寶貝”,一個不漏,全都記錄下來。
飛機落地後,陳禮國的數據讓大家如獲至寶。
膽大心細,臨危不懼,是陳禮國從一個專業技術員成長為專業技術少將的重要素質基礎。
這一年,上級決定,對一型老裝備進行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試驗。不僅風險極大,而且成功或失敗對保持戰鬥力、保證經濟性都具有重大影響。
試驗的方法,叫做近似實爆。這是我軍首次實施此類試驗,沒有經驗,只能自己摸索。由任科技處長的陳禮國擔任一線指揮員。
那些日子,陳禮國組織各個小組,夜以繼日地計算、研究、擬制和修改試驗方案。
試驗如期舉行。
為戰鬥部插接雷管,是這次試驗的關鍵。原定的操作人員上去,怎么也完成不了動作。
“我來吧!”臨陣換將,陳禮國來了。
從容地穿上特種工作服,戴上釋放靜電環,陳禮國有條不紊地操作著每一道工序。
1個多小時過去,那枚足以夷平一座堅固建築物的雷管,精確無誤地進入安裝位置。在一邊觀陣的領導和戰友們,都出了一身冷汗!
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陳禮國對自己的職業有一種特殊的理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一次,某型飛彈進行實彈試驗。飛彈一落地,陳禮國與戰友便衝進硝煙尚未散盡的靶場。他們的任務,是遙測飛行參數,對彈坑形狀、面積進行仔細測量,以得到飛彈毀傷效應的準確數據。
此時,危險隨時可能發生,因為鑽入地下的飛彈戰鬥部,有的可能沒有爆炸。
小心翼翼,陳禮國先看外形,如果未爆,戰鬥部鑽出的洞壁是平整、光滑的;如果光看外形判斷不出來,他便用鼻子去聞,炸藥的味道一聞就知道。
就這樣,陳禮國與戰友們把一個個型號飛彈的科學數據,硬是從“雷區”撈了出來!
靠著膽大藝更高,陳禮國還攻克了困擾部隊30年的國防工程建設難題,對龐大的某型裝備輸送車進行技術改造,使作戰反應速度提高數倍。
愛才,桃李滿枝
紅花美,綠葉平凡。人們喜愛紅花,讚美綠葉。陳禮國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比喻:“我是專家,就得專門為搞科研的同志們創造一個家啊!”
陳禮國把找人才、幫人才、出人才,看得比自己的得失更重更高。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陳禮國發現了一個好苗子——李陶。這個西北工業大學畢業的博士研究生,家庭中有5人是博士,號稱“博士世家”。
“李陶的綜合素質好,科研能力強,潛力極大!”陳禮國提出了一個吸引人才的待遇要求:分配一間獨立辦公室、團職住房一套,撥給科研基金。建議被接受。當然,反響也很大,這畢竟是超越了常規。
陳禮國知道,讓李博士以工作成績說話,更有意義。
高新技術密集的飛彈,對工作環境、安全性能和操作質量要求很高。以往完全靠人的配合,容易出現不穩定的狀況。
造一個機器人系統行不行?陳禮國建議,讓李博士牽頭組成“柔性機器人智慧型作業系統”課題組。
半年多後,系統方案成型,在二炮組織的答辯會上技驚四座。
如魚得水的李陶從此大展拳腳,先後完成了“裝備故障自動診斷系統”、“某型裝備地測可靠性研究”、“裝備管理系統性分析”等重大科研項目。
進行實戰化的飛彈射擊訓練,是部隊長期以來的一個強烈願望。但成本高、重複性差,難度很大。
能不能研製出一種不進陣地練操作、不動實裝搞訓練的模擬系統?陳禮國的想法得到了“一班人”的一致認可。
但是,此事事關重大,誰能挑此重擔?
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佘新荷找到了陳禮國:“處長,我是自動化室的碩士研究生,我能行。”
陳禮國經過一番了解,下了決心:“行不行,得讓她有機會試。”
為了給佘新荷減壓,他親自擔任課題組組長。經過近三年的努力,裝備仿真模擬訓練系統研製成功。經過這個項目的錘鍊之後,佘新荷很快成為部隊信息化建設的“領頭雁”。
在基地,陳禮國可謂遍地桃李。他曾經領導過的5個參謀,先後晉升為師職幹部。
陳禮國任基地裝備部長後,感到基地的拔尖人才數量不多。他竭力促成基地與國防科技大學聯合開辦“工程碩士培訓班”,為基地培養了20多名技術尖子。同時,每年派出30餘人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會、前沿高端論壇等活動。一個多達100名的博士生隊伍,已在基地形成。
忠貞,人品如山
說起陳禮國的人品,了解他的人沒有不伸大拇指的。
1996年7月27日,他的妻子黃曉琳患高血壓引發腦溢血,顱內出血量達到60多毫升,腦室嚴重變形。
在手術後的那些日子裡,陳禮國不分晝夜地守候在妻子身邊,直到妻子甦醒過來。醫生告訴他:你妻子能活過來已是奇蹟,如果悉心照料,最多再活3至5年。
一向堅強的陳禮國哭了。他沒有說什麼,只是默默地行動著。
從那時起,除工作以外,陳禮國每天早起晚睡,為妻子按摩,攙扶著做康復訓練。
2006年3月,正在外地執行重要任務的陳禮國突然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告知妻子舊病復發,病情危重。陳禮國趕回以後,妻子已失去知覺,後被判定為“植物人”。
陳禮國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不離棄、不放棄!
從這天起,妻子的病房裡,貼上了陳禮國自定的《護理明細表》。每天什麼時候擦澡、洗頭、做肢體功能鍛鍊,每頓喝多少水、進什麼食、配什麼營養、多大比例等細節,表上都一目了然。妻子黃曉琳偏癱10年、“植物人”3年,陳禮國像母親呵護嬰兒一樣呵護了13年。
在妻子黃曉琳的病房裡,盛開的鮮花散發著芳香,輕輕的音樂瀰漫在房間,這都是陳禮國為陷入“植物人”狀態的妻子所做的安排。
在陳禮國的精心護理下,配合醫院創造了生命奇蹟:妻子長期臥病在床,身上卻沒有半點褥瘡和斑痕,肢體關節活動自如,身體膚色光潔如初。醫院的醫護人員感嘆道:“陳總對妻子護理之精細令人佩服!”他說,只要妻子活著,孩子就有母親,我們就有一個完整的家!
路遙知馬力。從陳禮國對妻子的愛,對愛的忠貞,能夠看出他對事業和組織的忠誠。
在陳禮國的履歷中,僅在副師職崗位上一乾就是10多年。每次有老部下要提升為自己的上級時,他都十分豁達和坦然。“年輕同志上來,事業更有希望。我的年齡越大,工作的時間越少,就更要珍惜。要對得起部隊啊!”
人品如山,這就是飛彈專家陳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