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陳瓚(公元1505年-1578年),字敬夫,號玉泉,直隸河間府獻縣圈頭村人(今獻縣淮鎮圈頭村)。明朝嘉靖癸卯科舉人,丁未科進士。初任山西太原府陽曲縣知縣,歷任山東道監察御史、山東按察司副使、河南按察使、戶部左侍郎、南京戶部尚書等職,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院事,位列九卿。陳瓚為官31年,先後輔佐明嘉靖、隆慶、萬曆三個皇帝,為政清廉,剛正不阿,“絕私交,抑權貴,綱紀肅然,人莫敢犯”。死後,皇上追贈他為“太子太保”,諡號“簡肅”,後人稱“簡肅公”。
人物經歷
陳瓚公元1547年中進士後,前往山西陽曲縣任知縣。赴任後,“事有關民利、病者,必持議大吏前期得當而後已,公素吶吶短於言,至對大吏則直諍無一軟曲語,而又絕無他腸”。當陳瓚由陽曲知縣升任山東道監察御史時,百姓肩輿相送,綿亘百里之遠。陳瓚為官31年,自公元1547年任陽曲知縣直到公元1578年病逝於都察院左都御史任上。陳瓚死後,得到了明王朝極高的評價,皇帝制誥稱其為一代偉人、三朝元老、資望彌隆、百官表率、豐功峻節、彪炳史冊。
家法嚴格
陳瓚對子女要求很嚴格,他給四個兒子立了三條規矩:一是遵禮法,二是尚節儉,三是承大任。他每次任職期滿回家後,總是將自己的行李物品放在庭院中,然後打開讓子女們觀看。裡面除了他的衣物、書籍和應得的奉銀之外,再無他物。他經常對兒女們說:“ 吾非以此濫汝,欲汝等如吾之所以報朝廷者,如此耳。”子女們深受他清正廉潔之風的濡染。
墳墓被毀
陳瓚墓在獻縣城東今化肥廠院內,明時原敕建墓域120畝,前置螭首贔屓,碑5座,翁仲兩尊,石馬石羊兩對,石門一座,華表一雙。可惜文革期間陳瓚墓遭到破壞,文物被毀,墓地被挖,如今僅有陳氏後人增補重修的幾座石碑。
陳瓚為人做官的道理在陳瓚墓前的神道碑里得到了有力的證明:(陳瓚)疏食苦蔬,自甘德政,正色立朝,權奸斂手……以天下為己任,秉正嫉邪,不忌利害,絕私交,布公道,引用正人,為百官表率,罷縉紳之宴飲,抑權貴之驕恣,綱紀肅然,人莫敢犯,朝野鹹以清介歸公。
詔稱公素清正,宜貞憲度,振頹綱以副注委。公自以忠介受上知,愈益操持凜潔,身率百僚,凡請寄問遺之事,斥絕幾盡,朝士皆競自祓濯,無敢以私黷官,常比大計,群吏甄祿汰黜,弗濫弗苛,吏道多所振刷矣。
被毀前的陳瓚墓地有石人、石馬、石猴、石翁仲,並有參天古樹。文革時期,墳和石翁仲均被毀。後來,陳氏後人在原墳墓處立了幾座石碑,其中有舊碑,有舊文新刻。
墓碑內容
陳瓚墓之神道碑(陳瓚的學生門人所撰)
誥贈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院事謚簡肅陳公墓誌神道碑
賜進士出身、敕授承德郎翰林院侍講、經筵講官直起居館纂修官、兩朝實錄、大明會典總裁官管理文官、誥敕富順門人李長春頓首拜撰。
賜進士第、敕授文林郎巡按浙直山西河南道監察御史任源田樂書丹。
賜進士出身、奉政大夫、戶部陝西清吏司郎中進階致仕邑人唐世隆撰額。
萬曆戊寅夏,都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玉泉陳公卒丁里門。初,公以病力疾乞休,疏三上而始得請,乃歸。不數月而捐館舍矣。 當疾革,誡諸子,以國恩未報甚勿乾身後,澤會有司以訃。聞,上特遣官祭葬,贈太子太保謚簡肅,飾終賁幽之典,稱周渥雲,故事三品以上得立石,隧道子忠,謂余為公門人,紀述宜信,乃屬余碑焉。按狀,公諱瓚字敬夫別號玉泉,先世居山,後至國初始遷獻之馬頰鄉,六傳而至公。公生而修乾巨身,骨氣挺挺如植。弱歲不好嬉弄,十五方就塾師,操筆為文輒務探理要,鄙工浮藻,書所誦讀,夕必閉目沉思。嘗借居古佛寺,夜中值有所記憶語意末融者,自起持夾徙佛前,焚香明熟之。以貧甚不能供燈火資也。於時,同學諸少相爭隨於宴遊聲伎之歡,公獨謝絕不一往,雖誚讓弗顧或有以推少文目。公者亦于于安之。嘉靖癸卯舉京闈,丁未成進士,受陽曲令,邑麗省會,又邊警沓至,公節線費調餉饋務以損己便民,事有關民利、病者,必持議大吏前期得當而後已。公素吶吶短於言,至對大吏則直諍無一軟曲語,而又絕無他腸,故大吏不以為咦也。獄有疑滯弗決者,屬公即訊輒自剖釋,久之,旁邑有訟悉願質成,無不人人稱平。間值歲旱,公齊沭徒跣以禱澍,雨立至,河溢沖城西南隅,自刲牲祭之。旦日水退數舍,吏民誦為神。君雲,滿三載以治。行高等,擢山東道監察御史,出桉遼東,適邊外闖郊關, 諸將吏縮肭不欲出,公奮以身往,提兵行數十里,邊驚詗有備乃遁去已。按河南撫臣,議開翟家河口,公察其非,使力持之事,遂中格,譚者以公論為韙。公自河南移疾歸比起,按四川,異時,蜀中吏禁疏闊貪殘成風,掾吏挾守宰勢,乾沒需求橫不可問。公按部所至,風裁凜諜,刺得墨吏與猾少奸利必盡法繩之,諸路為之肅然。典試鄉闈,令簾以外司校者人更一場,互相參證,為去取高下,則自總攬之,鹹服其有體時,取士七十八而春亦與焉。末幾,擢山東副史,人謂公以執法名,不宜徙常調。公口:人臣擇地選事為利己也,吾不敢有己,何論利鈍哉。故由副史,歷參政按察使至布政使,皆循資累級,非有超躐之遇。公惟競競若筮仕,然齊秦之間聲績日起,而巡撫四川之命下矣。會敘郡上,九絲諸蠻變,公決策進剿,計畫方有端,以協理內台召命而罷。其後中丞會,公建蕩平之,奇勳實藉,公之首議也。頃之,進戶部侍郎,綜核均節,鹹中法程,群屬賴以受成。尋進南京戶韶尚書,未抵任,復進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院事。公手疏控辭,詔稱公素清正,宜貞憲度,振頹綱以副注委,公自以忠介受上知,愈益操持凜潔,身率百僚,凡請寄問遺之事,斥絕幾盡,朝士皆競自祓濯,無敢以私黷官,常比大計, 群吏甄祿汰黜,弗濫弗苛,吏道多所振刷 矣。公素壯強無病,至是,忽遘危疾,療之 不已,乃力疾以乞休。聞,上屢優詔慰留之,最後發諭旨,賜歸里且給馳驛,知公去志決矣,然豈虞其終不超哉。公為人樸素簡質出自天性,以故修業不蘄卓詭,居官不蘄表炫,乃其處心篤實,褆身端志,寧拙誠而無巧偽,寧直忤而無枉從,則可貫金石格豚魚矣,居平嚴重,寡言笑見,以為悛悛者,及當事持論,慷慨鯁直,靡所屈撓,蓋厚畜深凝,宜其發之競也。自少攻苦茹淡,至貴老尤不渝。初令陽曲官,舍有槐數株,悉刮皮為菹以代蔬,後仕至九列尚糲食布被,不知有珍羞文縠之御,竟歲不一再賓宴,尤厭聽音樂。居總憲日,誡閽者毋納客私贄,卒之寸縑尺素不敢一望。公門迨屬纊之夕啟橐,視之冠袍帶舄而已,田無負郭,居無華榱,僮指不盈數十,質陋若田家僕。嗚呼,公真踔然有古純臣之風者哉。在宣皇帝朝都御顧,公以綱直廉正表著,辟台一時,大小群工懾伏彈壓,風采屹然振焉。令察公之行履,視顧公曷讓耶,世非無抗厲,不阿與,刻廉自矜者,彼不矯而失真,則專務為名高耳,如公質任任,自然不待強拂,且深自韜晦恐恐焉,若為人如者,豈不尤難哉。公生於弘治乙丑十二月二十九日,卒於萬曆戊寅四月十六日,享年七十有四。王父思義公、父大川公,俱贈通議大夫、戶部左侍郎。王母高、母劉,俱贈淑人,配韓淑人,勤約儉樸,能成公之志行。先公卒,子男四,長孝,以目廢娶某氏繼某氏;次忠,官生,娶及氏;次恕,太學生,娶彭氏,俱韓出。次志,未聘。女一,許左都御史天津劉公壽子維增,俱側室劉出。孝等將以萬曆已卯九月二十七日奉公葬於城東獻王塋之西,與韓淑人合。余乃次其事,而系之以辭日,昔在孝廟,大化純熙,簡靖介直,臣節孜孜。公生其間,稟淳毓朴,恬居暗修,如王韞璞,起事肅祖綱紀,攸司老成持重,靡激靡隨,世尚嬌婀,尤競奓靡,綱儉獨操,徊翔外服,與時泊如首。公砥節不改其初,晚際,英皇拔躋崇列,感遇激昂,忠誠逾結。比總台憲,風裁凜然,苞苴請託,如滌斯蠲,嶽嶽其標,矯矯其節,為邦碩臣,為世人傑,胡不耇老,溘棄昌時,丕構方葺,忽折其榱。惟帝興嗟,憫綸孔煜,稽素易名,以簡以肅。先公斯謚,台長有張,風範峻整,與公頡頏趾美,名流匪直也。顧不朽之聲並垂竹素,豈余阿好,擬弗於倫,千載比德,視比貞珉。
萬曆七年歲次己卯季秋吉旦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