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琳瑚(1918年~1980年)原名叢宏滋,又名陳放。出生於宋村鎮下徐村一地主家庭。
陳琳瑚1934年在掖縣中學讀書時,關心時局,嚮往蘇區與紅軍,與父親叢芳山分道揚鑣,決心尋找共產黨。1935年去北京弘達二院讀高中,參加“一二·九”學生救亡運動,與前來鎮壓的軍警奮勇搏鬥。假期中與張加洛等4人,為濟南《民報》編副刊“朝暾”,宣傳救亡。
人生經歷
1936年6月陳琳瑚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到西安參加東北軍學兵隊,做兵運工作,與下級軍官及士兵密切聯繫,影響一批進步官兵。1937年7月回煙臺發動學生運動,組織抗日救亡歌詠隊,任指揮。同年11月,他和林江攜部分同志奔赴延安,進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任黨支部書記。1938年8月,被分配到中央組織部任陳雲部長的秘書,直接受到中央首長身傳言教。後因敵後需要青年幹部,他主動報名。在陸平、項明要求下,陳雲同意,於1939年春回到山東省委,任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青委副書記、省青救會會長等職。1942年2月,任中共清河區、渤海區區委委員、宣傳部部長,直到1949年2月隨軍南下。在山東10年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團結幹部,發動民眾特別是青年參軍參戰,支援前線。尤其在宣傳工作中,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主辦《民眾報》、《渤海日報》團結教育人民,有力打擊了敵人。1946年4月,任禹城工作團團長,在後谷莊遭國民黨特務襲擊,身中3彈,未及傷愈又投入戰鬥。在土改工作中,受到鄧子恢的表揚。1949年2月南下,歷任華東革命大學教務處長,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教育局長、黨委書記。他與宣傳教育工作者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和深厚的友誼,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為黨的宣傳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文化大革命”中,他無辜被關押6年又3個月,身心遭受嚴重摧殘,腦部受傷。粉碎“四人幫”後,平反恢復名譽,任上海市政府教育衛生辦公室顧問。1980年12月7日,因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