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潤霖[民國著名教育家]

陳潤霖[民國著名教育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潤霖,湖南省新化縣人。字夙荒,號立園,1879年(己卯年)(清光緒五年)生。早年潛心經世之學,19歲為縣學生員,20歲入長沙求實書院,不久被選送日本東京弘文學院攻讀師範科,與同縣陳天華等相結交。1906年學成歸國後,任常德府中學堂學監。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他認為教育應從國小開始,因而在長沙創立楚怡國小校。校址先在長沙營盤街,後遷儲英園,初僅有學生7人,後增至數百人。辛亥革命後,出任湖南教育司司長,數月後引退。不久,創辦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該校與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合併後,他於1914年(民國3年)又創辦楚怡工業學校於稻穀倉,分社機械、土木、礦冶三科,並建實習工場,開湘省私辦工業學校的先河。湯薌銘督湘期間,他被迫出走外省。湯逃離後,仍返湘辦學。1918年,當選湖南省教育會會長,他延請何叔衡在楚怡任教,並熱情支持毛澤東、何叔衡等所進行的革命活動。次年6月,和徐特立、朱劍凡等發起組織健學會,以輸入世界新思潮,共同研究,擇要傳播為宗旨。後受教育部令,赴上海組織赴法勤工儉學事宜。

生平簡介

1924年(甲子年)(民國13年),他在長沙又增辦楚怡中學及幼稚園,從此四部聯合,貫通一氣,形成楚怡三校一園的新體制。

陳潤霖及教育救國為職志,一心辦學,無意仕途。其間,譚延闓1916年二次督湘,他辭任教育廳廳長邀請,1917年又謝絕江蘇省教育廳廳長任命,1931年魯滌平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時,電邀他任教育廳廳長,仍堅辭不就。他將心血傾注於楚怡三校一園,學生最多時年達2000人,畢業生總數逾萬。

1938年(民國27年),日軍侵逼長沙。楚怡幼稚園、中學被迫停辦,國小遷湘潭炭塘子,工校遷新化白沙洲。其時,他出任湖南省參議會副議長,歷時4年,呼籲抗日,出力不小。

抗日戰爭勝利時,他已67歲,返長沙謀劃復校,稍具規模後,1946年(民國35年)赴新化搬遷,行至筱溪,病發逝世。

教育貢獻

陳潤霖創辦的楚怡學校 陳潤霖創辦的楚怡學校

楚怡國小是陳潤霖最早創辦,付出心血最多,並一直延續至今的一所完全國小。楚怡國小在教學方面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善於學習國外經驗,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早在1919年以前,陳潤霖就親手翻譯了《葛雷式教育》和《比利時之新學校》兩部國外教育著作,並按照書中關於發展學生自動、自學、自治精神的理論,參以歐美新教育學方式,進行教育改革。陳潤霖派教師黃德安到蘇州等地學習一些先進教學方法。黃德安學習回來後,陳潤霖又任命他為研究部主任,主持新教學法的改革。這一新的教學法根據學生年級分為3種:一二年級試行混合設計法;三四年級試行“從做中學”的分科設計教學法;五六年級試行“按照學習進度,自己規劃,自己學習”的“道爾頓制”。這些新教學方法都是邊試驗,邊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改進,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為了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楚怡國小特地聘請北京師大畢業的高材生匡互生等人來楚怡工作,編輯新的教材。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楚怡國小還允許成績優異的學生跳級。陳潤霖還在全省國小高年級中率先增設英語課,並且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