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陳氏武林秘膏藥始創於1374年,距今有6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自陳氏家族從山西省洪洞縣遷居到河南省溫縣,始祖陳卜除了發揚光大祖業的太極拳法和武術精華外,還召集了對草藥和醫學興趣懂行的族人研習醫治方法,在族人習武練功時常有扭傷、骨折、關節移位等等,就專門研製了一種由數十種中藥材通過烘、薰、熬、煎等方法製作出的黑膏藥,這種黑膏藥治療扭傷、骨折、關節移位等傷痛效果特好,其配方和製作就隨同太極拳法世代相傳,到第十四代族長陳長興(1771﹑1853)時,此種黑膏藥配方和製作工藝已升華到最高境界,其神奇的療效響徹當時武林界,後來就被武林中人稱為“武林秘膏藥”或“武林秘膏”,——在陳氏族譜家乘拳譜以及陳氏子孫之著作中,有明確之記載,足資考證。在清朝末年,由於清政府腐敗、民不聊生、社會動盪,武林秘膏配方就失散流落於小數的陳氏家族後人手裡,再經民國戰亂和文革期間的動亂,武林秘膏配方有長達80多年無音訊。2008年3月,河南周口一陳姓老人在清理祖上遺物時偶然發現了已殘缺的“陳氏武林秘膏秘方籍”其後人研習了秘方籍,再有現代中醫學理論相結合和現代的優勢設備及輔料研製出了現代的“武林秘膏”產品。
主要成份
馬錢子、金蟲、天龍、土鱉蟲、草烏、赤芍、當歸、川續斷、辣椒、冰片、樟腦、蜈蚣、三七、紅花……等二十餘味獨特的中藥為基礎。適用症狀
用於風寒濕邪、氣滯血瘀引起的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肩周炎、頸椎病、骨質增生(骨刺)、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腰酸背痛、坐骨神經痛、股骨頭壞死、網球肘、腱鞘炎、跟腱炎、跟骨刺、膝關節痛、膝蓋積水、四肢麻木、急性軟組織損傷、半月板損傷、肌肉拉傷、韌帶損傷、關節扭傷及上述症狀引起的關節功能性障礙、僵硬、腫脹、疼痛、變形等。用法用量
洗淨患處,取膏片貼於患處,每個痛點貼一片,一個療程為4帖,一貼膏藥可以貼6天左右,貼3天左右可以把膏藥揭下來看看藥的吸收情況,然後對摺把裡面的藥份翻出來(可以在100W白熾燈下小心慢慢地烘烤),然後再貼上。根據藥的吸收情況換藥較好,內病外治,通過毛孔吸收,若膏藥周邊低敏膠帶粘性不夠了,患者可以自己備用普通膠布來輔助。用法詳析
1、在貼膏藥之前,應先用熱毛巾或生薑片將痛部的皮膚擦淨,待拭乾後再貼。貼膏藥前還應剃乾淨毛髮,否則一是粘不牢,二是撕揭時帶起毛髮引起疼痛。2、如果膏藥不是很硬可以直接打開貼上,硬可以用白熾燈(或熱吹風機)下小心慢慢地燻烤、軟化,不燙皮膚時貼上。
3、腰椎病症(腰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腰椎滑脫等)在腰椎有病痛的部位一貼。伴有臀部疼痛,下肢疼痛或麻木的,在環跳穴一貼(站著臀部著勁,兩臀部最窪的地方)。拌有小腿或腳趾疼痛麻木,在委中穴一貼(膝蓋的正後方,膝蓋窩)。
4、頸椎病症(頸椎增生,頸肩綜合症,頸椎變直,頸椎間盤突出等)在大椎穴一貼(第七節頸椎下,低頭頸後突出最高處)。伴有肩膀疼痛,肌肉僵硬的,加貼疼痛或僵硬位置。伴有手指麻木的加貼外關穴(小臀背側,手腕向上兩寸,兩個骨頭中間的夾縫裡)。
5、膝關節病症(滑膜炎,骨質增生,關節炎,半月板損傷等膝關節疾病)在膝關節一貼。伴有小腿麻木,疼痛,肌肉脹痛的加貼委中穴一貼(膝蓋的正後方,膝蓋窩)。
6、跌打損傷、扭傷、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跟腱炎、筋膜炎、產後風濕等,哪裡疼痛貼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