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素

陳樂素

陳樂素(1902-1990)著名歷史學家,是我國著名教育家、歷史學家陳垣的長子。廣東省新會縣(今為江門市新會區)棠下鎮石頭鄉(今屬江門市蓬江區)人。原名博。少年時在廣州聖心書院、嶺南國小讀書,後隨家遷居北京。中學畢業後於1918年赴日留學,在明治大學讀政治經濟科,對某些日本學者研究中國歷史地理為軍國主義服務有所警惕。1923年歸國,在廣州南武等國小任教。1926年大革命期間,投筆從戎,參加北伐軍任宣傳員。1928年返上海,開始研究歷史,在其主編的《日本研究》雜誌上,發表研究古代中日交往史的《魏志倭人傳研究》,受到史界好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改為研究宋史,發表了《三朝北盟會編考》和《徐夢莘考》,“以古喻今”,隱含對當局不抵抗政策的譴責。1935年被教育部派往日本考察。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抗日戰爭爆發後,到香港九龍英華女子中學任教。曾主持《皇明四朝成仁錄》的彙編和校訂工作,繼續研究歷史。1942年香港淪陷,入貴州遵義,應聘任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解放戰爭期間,熱情支持學生愛國民主運動。

新中國成立後,陳樂素奉軍事管制委員會之命,參與接管浙江大學。1952年改革學制,任浙江師範學院(杭州大學前身)歷史系教授兼圖書館館長。1954年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被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既指導研究生,又參與該院院長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中的宋史部分的編寫,是我國宋史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攝於八十年代 攝於八十年代

“文化大革命”期間,被下放到安徽“五七幹校”勞動,後被迫退休,輾轉回到杭州,仍專心治史,繼續編著《宋史藝文志考證》。打倒“四人幫”後回杭州大學(1998年併入浙江大學),恢復教席。後調任廣東暨南大學教授兼宋史研究室主任、古籍研究所名譽所長。1980年被選為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1982年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廣東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成立後,任委員。1990年7月20日,陳樂素與世長辭,享年88歲。

社會評價

陳樂素治學嚴謹,對人誨而不倦,對己勤學不息。家有藏書萬卷,仍常往圖書館閱書。以德才兼備,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員和先進工作者。他還關心家鄉修志,被聘為新會縣誌編纂委員會顧問,多次回縣指導修志。著作有《求是集》(一、二集)等。

個人著作

著作有《求是集》(一、二集)、《宋史藝文志考證》、《宋元文史研究》、《援庵史學論著選》等

陳樂素 陳樂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