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林[中科院院士]

陳桂林[中科院院士]

陳桂林,人名。本詞條主要介紹中科院院士陳桂林,空間紅外遙感技術專家。出生於福建南安。1967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無線電工程系。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光電技術研究,主持並研製成功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的核心探測儀器-多通道掃描輻射計(MCSR)。設計並實現了採用望遠鏡折鏡步進掃描,通過R-C光學系統視場分離,實現可見光、紅外和水汽三波段同時探測的總體技術方案。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陳桂林陳桂林

陳桂林 福建南安人。空間紅外遙感技術專家。1967年

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無線電工程系。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光電技術研究,主持並研製成功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的核心探測儀器-多通道掃描輻射計(MCSR)。設計並實現了採用望遠鏡折鏡步進掃描,通過R-C光學系統視場分離,實現可見光、紅外和水汽三波段同時探測的總體技術方案。主持突破了大孔徑(Ф410mm)輕量化的空間光學系統、高精度(角秒級)空間掃描機構、地球同步軌道輻射致冷器技術等難題。在光電技術的研究中,密切結合工業上的套用,在熱軋圓鋼光電線上檢測的問題上,提出並實現了用兩個相互垂直探測器實時測定目標坐標的新發法,現已在多個鋼廠推廣使用。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簡要事跡

陳桂林陳桂林

陳桂林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是為發展中國空間遙感事業

作出重要貢獻的優秀學術帶頭人。現任中國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副總設計師。他作為技術總負責人,帶領研究群體,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努力,研製成功的風雲二號氣象衛星主體儀器——多通道掃描輻射計系統,已於今年隨風雲二號衛星發射成功入軌,穩定可靠地運行,並已投入實用。該儀器是由光機電和現代信息技術集成的技術難度大、結構複雜、性能先進的遙感系統,目前只有美國和歐盟研製成功。國家氣象局專家委員會評審,確認該儀器起點高,達到了國外九十年代初發射至今仍在使用的同類氣象衛星儀器的先進水平。多通道掃描計這一重大成果是中國氣象遙感領域的重大突破,在技術上和水平上都比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風雲一號衛星的甚高解析度掃描輻射計有新的突破,並上了新台階。它獲取高質量的可見、紅外、水汽三通道雲圖,復蓋包括中國國土在內的1/3地球,中央氣象台已開始使用這三個通道雲圖進行氣象預報,這不但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而且造福人類,從而大大提高中國在國際氣象領域的地位。陳桂林還主持研製並取得多項成果,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

陳桂林以頑強的意志,艱苦奮鬥精神,克服各種困難和挫折。他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積勞成疾。他曾因突發性耳聾和視網膜脫落等嚴重疾病住院,但即使在病床上,也思考著攻克難關的辦法,指揮攻關。他還強忍病痛堅持工作,直至最近才去體檢,又診斷患大面積胃潰瘍。1994年風雲二號衛星發生爆炸事故,使多通道掃描輻射計和全套測試設備毀於一旦,1/3左右的研製人員受傷,而此時他卻患上視網膜脫落,在重大打擊面前,陳桂林這個鐵漢子,振作精神,帶領群體,日夜奮戰,克服重重困難,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內重新研製並提供了高質量的多通道掃描輻射計正樣產品,確保了風雲二號衛星的圓滿成功,揚了國威。他曾被評為中科院“七五”重大科研任務先進工作者和上海市科技系統優秀共產黨員。他領導的課題組也被評為上海市集體勞模。

開拓創新

陳桂林陳桂林

陳桂林院士在完成衛星工程的繁重任務中,還勇於開拓創新,把衛星姿態敏感器的技術成果推廣套用於鋼鐵行業。他們的課題組與上海新滬鋼鐵廠合作,開展“CCD被動式光電線上側徑儀”產品的開發研究,經過努力取得了成功。該產品已在上海鋼鐵三、五廠,寶鋼,以及國內各鋼鐵廠套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該項產品技術先進,而價格卻只需國外同類產品價格(16萬美元)的七分之一。 青年科研人員的成長,一直是陳桂林院士關注的事。在工作之餘,他總是會找新分配過來的同學談心,熱情地聽他們對個人發展的構想和要求,了解他們的特點與專業基礎,結合課題需要,安排他們工作,讓青年科研人員在實踐中積累知識、增長才幹。十多年來,已經有40多名博士、碩士從陳桂林院士的實驗室中走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