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洪

陳曉洪

2004年9月,他帶領4名員工,冒雨驅車去海拔2000多米高的自由鄉,實施飛播造林工程。 為了飛播站的可持續發展,他花四年時間,完成了脫管30多年的國有飛播林的確權頒證工作。 為了林場的發展,為了職工的生計,他勇挑重擔,硬是連命都不顧了。

陳曉洪:國有宣漢縣飛播管理站黨支部書記、站 長 。高級工程師、
第三屆達州市勞動模範。
曾經有朋友問他:“你在哪個單位上班?”他說:“飛播站!”朋友很驚訝地問:“飛播站是乾什麼的?”他說:“從事飛機播種造林和管理。”朋友很羨慕地問:“你們單位是不是有飛機?”他說:“飛機,我們現在沒有。但是我們有國有飛播林315214.39畝;有24488畝觀音山省級森林公園,國家AA級旅遊景區!”
他是誰?他就是為了追求大地那片綠,已在林業戰線辛勤耕耘35年之久的宣漢縣飛播管理站黨支部書記、站長、高級工程師陳曉洪。
1976年,陳曉洪就懷揣同齡人一樣的美好夢想,參工在宣漢縣爐廠坪油茶場。從此以後,他以高山為伍,大地為伴,鏟土育苗,植樹造林,與綠色結下了不解之緣!開始了他生命中無法割捨的綠色生涯!
1994年,他擔任了宣漢縣飛播站黨支部書記、站長。檔案冊里記錄著他一路走來的艱辛、勞累、欣慰和自豪……
1994年,新上任的他立即帶領3名職工,爬上宣漢最高峰--靈官廟(海拔2300多米),了解飛播林資源狀況。他每天堅持步行50華里,為國有飛播林的確權頒證及開發利用掌握了詳細、可靠的第一手資料。為收回脫管30多年的飛播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飛播林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闖出了艱難的第一步。
1998年,“天保”工作開始,他負責組織公益林建設和天然林工程的招投標工作。著手完成飛播造林75000畝;人工造林885畝;封山育林10200畝;母樹林基地建設200畝;森林管護面積100多萬畝/次;實現了林區“無毀林開懇、無亂砍濫伐、無森林火災”等“三無”指標,確保了全縣7個鄉(鎮)森林資源的安全。
1999年7月,為踏查毛家溝工區零星畝國有飛播林1024畝。他起早貪黑,連續十五天,披荊嶄棘,不畏酷暑,汗水,濕透了全身衣服,脫下來,擰一擰,放在樹枝上,以烈日烘乾,穿上身,又開始走。行走在荒無人煙的大坑村小觀音山時,不料膝蓋被雜草叢林中的石頭猛烈撞倒了。頓時,桌球那么大的一個青包立即冒了出來,不能行走,他強忍鑽心的劇痛,等到稍微輕鬆一下,又堅持行走,一直到下午四點多才到了一個農戶家,勉強休息一會又開始工作。
2004年9月,他帶領4名員工,冒雨驅車去海拔2000多米高的自由鄉,實施飛播造林工程。沒想到,車開到毛埡子被堵,那裡前不挨村,後不靠店,更沒人煙,是深山裡的“三無”地帶。外面大雨滂沱,車門不敢打開,又悶又飢又渴,幾個人蜷縮在小貨車裡,苦苦地從頭天的下午6點一直熬到第二天的上午。到達目的地,他來不及擦去雨水和汗水,立即在泥濘和雨霧中施工,就這樣,飢一頓,飽一頓,從此落下了胃病。
2007年3月,紅峰鄉9村5社與6社發生林權糾紛,村民不願植樹造林。他不顧自已腰椎盤突出的疾患,坐了三個多小時的客車到達鄉林業站,忘掉一路顛簸疲勞,又坐1個多小時機車趕到事發地點,在耐心細緻地做好民眾思想工作後,又扛起鋤頭進了大山。這時,他的腰部疼痛難忍。同志們都感到難受,他卻風趣地說:“我們林業工人就是要煉成‘三得’,即走得,累得,餓得”。村民見他跛著腿還背著苗子上山造林,十分感動,大家都扛起鋤頭,背著樹苗,紛紛上山去了。 他埋頭苦幹三十多年,讓昔日的“荒山禿嶺”披上了綠裝,使全縣森林覆蓋率增長了15個百分點,為宣漢添綠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先後在全縣59個鄉(鎮)組織實施和經營管理飛播造林167萬多畝,經成效調查保存面積95多萬畝,占全縣森林覆蓋率的15%,開創了“宣漢添綠,飛播領先”的良好局面。因此,宣漢縣獲得了“全國飛機播種造林先進縣”,“四川省飛播造林先進集體”。 為了飛播站的可持續發展,他花四年時間,完成了脫管30多年的國有飛播林的確權頒證工作。同時以國有飛播林資源為載體,大力推進國有飛播林的流轉工作,使資源變為資本,開創了全縣建立活立木市場之先河,為林農和職工的生存與飛播站的發展帶來了實惠和新的希望。
2001年下半年至2004年8月,使全縣36個鄉(鎮)315,214.39畝的飛播林權屬歸國有,頒發林權證337本。改變了過去全站僅有1524畝國有林的歷史。但,擺在他面前的是如何經營管理好30多萬畝國有飛播林。
他以全縣開展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及時解決和妥善處置了一些鄉(鎮)、村、社和林農在爭國有飛播林權屬、界畔、收益分成問題。
如:茶河鄉以書面報告縣政府,將本鄉轄國有飛播林近4萬畝納入這次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當他獲悉後立即帶領工程技術人員深入該鄉大力宣傳與該鄉林業站達成了共識,徹底抵制了不合理、不合規、不合法的述求,從而維護了本站在該鄉所轄國有飛播林29248畝林的權屬。
又如:七里鄉亂石村村民,爭100畝國有飛播林的界畔。他親自前往協助處置,結束了100畝國有飛播林的界畔的爭端。
再如:得知渡口鄉甜竹村(原9村3社)2689畝國有飛播林被村社對外流轉。他立即帶領工程技術人員於去年5月12日一大早驅車前往,經踏查資源和界畔後已是下午1:45。午飯後2:25在雷社長家院壩召開村民大會,糾正錯誤作法時遭遇“汶川”地震波及影響,被迫將會場搬到較為安全的公路旁的一塊平地上繼續開會,時間直到4:35與村社及村民達成按原協定(1974年 04月04日簽定)5:5分成,以流轉金額10萬元現場各分得5萬元,確保了既得利益不流失。
2007年冬天,連續一個月時間駐紮在峰城、南坪、觀山等鄉(鎮),順利流轉國有飛播林4萬多畝,林農人均實現200多元的純收入,使3萬多農民嘗到了國社合作造林收益分成的甜頭。
從此,他為宣漢縣飛播站發掘出了“兩大聚寶盆”: 一是將飛播林的確權頒證,原不斷地給單位和林農帶來巨大的收益分成。二是以國有飛播林24488畝的森林資源為載體,建設觀音山森林公園,給單位和當地的旅遊發展帶來持續的經濟收入。他既是宣漢縣飛播站走林業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奠基人,又是為宣漢“生態文明”和新農村建設的忠實踐行者!
為了大地那片綠,他十年磨一劍,把觀音山打造成了省級森林公園、國家AA級旅遊景區,夯實了林場走林業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基礎。
昔日觀音山,出門難見天,照明點燈盞,吃水靠人擔,交通靠步行,通訊靠嘴喊。真是青山綠水枉自多,生在富山人受窮。這樣的環境,他沒有後退;這樣的條件,他沒有畏縮;這樣的待遇,他沒有跳槽。日復日,月復月,年復年,就是這樣堅持,奮鬥,拼搏。從1999年他撰寫的立項報告,到200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宣漢觀音山省級森林公園”,把觀音山打造成了宣漢縣第一個省級森林公園。
他首先抓基礎設施建設,修建遊人步道(石板、石梯、混泥土等)10公里。接著改造裝修接待中心300平方米,林區公路5公里。嘗試栽植楠竹,發展至今有500畝。又培植榿木、玉蘭、雪松、芙蓉、桂花、紫荊、天竺桂、黃葛樹等景觀樹種。架設輸電線8公里,修建蓄水池和鋪設自來水管道3公里。設定40多個景點簡介、安全警示牌。建立科普教育基地1處。為植物掛牌300多個。新修觀景台一座。建設休息亭8個。與此同時,狠抓對外宣傳和招商引資工作,先後在“中國森林公園”、“四川生態旅遊”等網站發布了招商指南、市縣招商旅遊局也在各種場合推舉觀音山省級森林公園。如今的觀音山成為達州市和宣漢人嚮往的旅遊勝地。
為了打造好觀音山省級森林公園,克服重重困難,推行了新的人員管理機制。單位班子成員帶頭,常住毛家溝,職工按月輪崗值班,實現了發展生態旅遊產業的“管理體制”和用人新機制。
而今的觀音山真是“人在花中行,路在林中建,住房像別墅,遊人成線線”。構成了幅圓面積24488畝的生態旅遊勝地。2003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森林公園,2008年底命名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極大地滿足人們回歸大自然的生態需求,使森林資源充分釋放出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為了大地那片綠,他愛站勝過愛家,愛站勝過愛自己,努力打造一個和諧、團結、充滿朝氣的品牌飛播站。
2002年6月的一天,正在辦公室忙碌的他,電話突然響起:“你兒子病重,快來學校。”他跑到學校將兒子送進縣醫院,醫生說是急性胸膜炎,要抽腹水,並要住院觀察治療。作為父親,想到兒子即將參加高考,卻患此病,一陣揪心地痛。正要抽腹水,他的手機又響了。一接聽,“縣上要到渡口鄉開展林權頒證工作,並要及時調解林權糾紛問題,請馬上出差!”是去?是留?他反覆權衡:兒子需要他,工作更需要他。最後毅然草草作了安排,還是去了渡口鄉。當兒子得知爸爸出差走了,淚水一下涌了出來。在旁守候的媽媽不禁也流下了眼淚。她一隻手給兒子揩眼淚,一隻手摸著兒子,強裝笑臉安慰道:“爸爸太忙了,你是個男子漢,要堅強些!”
為了林場的發展,為了職工的生計,他勇挑重擔,硬是連命都不顧了。在一次單位例行體檢得知,陳站長的肝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還有嚴重的骨質增生,華西醫科大學的教授向他發出最後通牒:“你是要身體還是要工作?”他總是放不下自已的事業。就在成都治病期間,他還惦記著林場的森林管護工作,他無限鍾情全縣那成千上萬畝的山林,他無限眷戀那給人類以希望和生命的無邊的綠色!
如何帶好近40人的飛播站這個團隊,是擺在他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要帶好這班人,他首先做到了正人先正己,做好模範帶頭作用。他善於思考,勤於筆耕,不斷學習。處處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而今他不僅是一名林業系統的高級工程師,而且是林業戰線上的行家理手。先後在部省、市級刊物發表的文章30多篇。在全國林業處於“兩危”時,他在原林業部《林業財務與會計》雜誌上發表了《國營林場脫貧致富之意見》(1991,7)、《聯營投資會計核算的幾個問題》(1991,4)、《加強林木資產核算芻議》(1991年11月)。在全國國有林場苗圃財務會計制度改革時期,代表達川地區特約完成了一篇很有見地的“淺談國營林場苗圃財務會計制度”在《林業財務與會計》上發表。在林場改革時期,撰寫的《理順國有林場體制,加快經營機制轉換步伐芻議》(8000多字),被四川省“國營林場信息”發表,同時被《四川林業調研》刊載;在鼓勵職工自謀生路時期,將本站職工分包山林辦家庭林場的事跡在《國有營林場信息》報導:“家庭林場新機制,年薪收入上萬元”;在職工紛紛下崗時期,將拓寬就業門路的作法,在《國營林場信息》上宣傳“宣漢飛播站職工再就業不難”。在擺脫計畫經濟的時候,又撰寫了《宣漢培育林業知識經濟成長點,飛播林經營管理靠科技大見成效》,在《國營林場信息》上發表。在“天保”工程實施後,認真學習深鑽林業知識,撰寫了《談國有林楊可持續發展》,在國家林業局的《林業財務與會計》上刊載。在全面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他毅然完成了一篇《森林資源資本流轉之管見》(約1萬字),已在“中國林業信息”網和“中國林業建設理論與實踐”上發布於2006年在“四川省林學會”“達州市林學會”的林業產業學術研討會上獲獎。時下,為積極推進林權制度改革撰寫的《國有林權制度改革寫華章》一文,經中國綠色時報、中國林業雜誌“2007中國林業學術研討會”論文評審委員會審查通過,在“2007中國林業學術研討會”上進行學術交流並收入會議論文集,同時評為一等獎。《林區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的作用》、《宣漢觀音山森林公園建設和發展的思考》等文章共40多篇。 他主研的《宣漢馬尾松林分經營技術》獲宣漢縣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時獲達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在他的帶動下,全站職工,學習風氣蔚然成風。作為班長的他,沒忘記對年輕職工的教育和培養。先後有5名職工輸送到外單位的領導崗位就職。2名年輕人提拔為副站長。培養職工成為林業生產技術骨幹,工程師1名,助理工程師12名,他用“說話要踏實,工作要務實,做人要誠實”的“三實精神”勉勵職工。同時加強制度建設,實行全員的《崗位目標管理考核辦法》。他愛兵如子,每年對全站職工都要進行例行的體檢,為職工訂閱健康雜誌。每逢職工或家人生病住院、生日等他都要親自探望,帶去祝福。解決全體職工的醫保、機保和住房公積金等關係職工切身利益讓大家無後顧之憂。
對公園建設,夜以繼日,傾其全力。初去值班的職工不習慣那裡的生活,他堅持天天到工區親自給他們送去生活必備品,並且承接各種工程和上級領導的檢查,有的職工都堅持不下來了,他還必須每天到場。每月初,堅持到第一線慰問職工,特別是遇節假日放棄與家人團聚,前往林區慰問職工。如去年“汶川”地震,他除了捐一月工資外,還積極交納“特殊黨費”1000元。
任站長十多年來,他把一個小小的省定特困林場,從貧困帶向了富裕。單位職工由5人發展到37人,固定資產由3.5萬元增加到600多萬元;林木資產面積由1524畝擴大到了315214.39畝;工作(生產)從落後帶進了先進,單位實現了電腦網路化辦公,建立起了自己的《宣漢觀音山省級森林公園》網站,綜合目標考核連續獲得全縣林業系統一等獎。這一切得益於他有一個正確的工作思路(即:“以國有飛播林資源變資本和增值為切入點,強手抓森林公園建設及爭取項目資金投入,拓寬林業產業體系建設,鞏固‘天保’工程建設成果,促進林業生態體系建設”),使飛播站這支航船駛向脫貧致富的彼岸!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宣漢縣飛播站已成為達州市“市級最佳文明”單位、“市級最佳衛生單位”、“市級青年文明號”,單位檔案工作達到了“省一級標準”。站黨支部還榮獲達州市委命名的“黨員先鋒工程示範崗”,被中共宣漢縣委表彰為“四強黨支部”。而他本人也被四川省林業廳評為“優秀場長”、“全省‘八五’期間國有場圃工作先進個人”、“川渝七縣區護林聯防經濟協作先進個人”,先後多次被中共宣漢縣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由於他對國有林場改革有獨到的建樹,在2005年被推薦為四川省“科技拔尖人才”候選人,於2006年被達州市推薦為參評全國“國有林場管理獎”的候選人,還被四川省林業廳聘為“四川省國營林場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在今年“六崗直選”中被連任為縣林業局機關黨委委員。
“機會總會留給有準備的人!”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句名言。相信,他的事業會更加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