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達古建築與雕塑史論

海城縣的巨石建築 中國建築概說 漢代的石闕

基本信息

作 者:陳明達 著
出 版 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8-12-1
版 次:1頁 數:307字 數: 印刷時間:1998-12-1開 本:紙 張:膠版紙 印 次:I S B N:9787501010370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建築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技術體系,在世界建築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長期
以來,有關學者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斐然。為推進其研究向縱深發展,文物出版社特推出中國古建史論叢書。
陳明達先生是我國傑出的建築歷史學家。他從1932年參加中國營造學社時起,就在梁思成、劉敦楨先生的指導下,幾十年如一日,獻身於中國古代建築史和雕塑史的研究,在闡述古建經典《營造法式》的深奧之義和探索古代建築設計規律等方面作出了創造性的貢獻。本書收錄了作者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撰寫的學術論文和其它文章三十五篇,附錄作者的業務自傳和年譜。本書分建築史論和雕塑史論兩編,每編以文章發表的先後時間為序,是作者在這兩個學術領域內深入研究後得出的真知灼見。

作者簡介

陳明達,1914年生,湖南祁陽人。1932年參加中國營造學社,始為研究生,後擔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師從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劉敦楨先生,重點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和雕塑史。1944年在重慶中央設計局任研究員,同年加入中國工程師學會。1953年起,先後任文化部文物局工程師(教授級)、文物出版社編審、中國建築技術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研究員。1997年8月在北京病逝。
陳明達先生是我國傑出的建築歷史學家。他長期從事古代建築遺構的調查工作,並以實物測繪、文獻考證和理論分析三者的結合為研究基礎,通過《營造法式》的專題研究,重點探索古代建築設計規律,闡發古代建築的科學性,在這一領域作出了創造性的貢獻。其主要著述有《應縣木塔》、《鞏縣石窟寺》、《營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和《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技術》等。

目錄


上編 建築史論
略述西南區的古建築及研究方向
海城縣的巨石建築
古建築修理中的幾個問題
關於漢代建築的幾個重要發現
兩年來山西省新發現的古建築(節選)
山西——中國古代建築的寶庫
敦煌石窟勘察報告
保存甚么?如何保存?
長城
再論“保存甚么?如何保存?
中國建築概說
關於龍門石窟修繕問題
建國以來所發現的古代建築
石幢辨
褒斜道石門及其石刻
漢代的石闕
對《中國建築簡史》的幾點淺見
從《營造法式》看北宋的力學成就
古代建築史研究的基礎和發展
珍貴的實例
《清代大木作操作工藝》前言
園林綠化與文物保護一
《古代大木作靜力初探》序
紀念梁思成先生八十五誕辰
“抄”?“杪”?
獨樂寺觀音閣、山門建築構圖分析
未竟之功”
從營造學社談起
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技術(南宋——明、清)
《四川漢代石闕》序
下編 雕塑史論
漫談雕塑
四川巴中通江兩縣石窟介紹
鞏縣石窟寺的雕鑿年代及特點
鞏縣石窟寺雕刻的風格及技巧
北朝晚期的重要石窟藝術
附錄
我的業務自傳
陳明達年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