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必弟

陳必弟1963年加入中國國籍,這是經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的,從此,陳必弟成為華籍美人。 1936年至1937年,她以交換生的身份到中國廣東的嶺南大學學習。 1940年10月,陳必弟隨張紀正來到中國,在天津安了家。

基本信息

陳必弟(1915—2006)出生在加拿大的溫雷帕克市,7歲時隨全家移居美國的俄勒岡。1933年至1938年在奧爾根大學學習,其間以交換生的身份於1936年至1937年到中國廣東的嶺南大學學習。返美後,於1938年畢業於奧爾根大學。1940年10月,隨張紀正來到中國。自1983年被推選為全國政協委員,歷任第六、七、八、九、十屆政協委員。
陳必弟1963年加入中國國籍,這是經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的,從此,陳必弟成為華籍美人。她的兒子張博道回憶,從那以後,陳必弟總自稱是“滑稽美人”。
陳必弟是位勇敢的西方女性。1936年至1937年,她以交換生的身份到中國廣東的嶺南大學學習。1937年抗戰爆發,她結束在嶺南大學的學習北上,從香港經上海、南京,到達北平。由於盧溝橋事件的發生,陳必弟滯留北平,親眼目睹了一批批與日本侵略軍英勇作戰而負傷的中國軍人無人護理的慘狀。出於人道主義精神,她參加了外國團體組織的傷員護理工作。為了讓世界了解日軍暴行,陳必弟秘密買下美國記者在淪陷區拍攝的日軍殘殺中國人的照片,冒險將它送到美國,其中有一張登在美國的報紙上,這引起了美國人民對中國人民命運的強烈關注。她返美後,結識了中國留學生張紀正,後結為夫妻。1940年10月,陳必弟隨張紀正來到中國,在天津安了家。
在天津安家後,陳必弟接到美國領事館的函電,安排她全家離華回美工作,並承擔一切費用。她立即到美國領事館表達了她的留華意願。後來,她進入天津的津沽大學教英語。在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過程中,她曾多次捐款。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陳必弟調到北京外文出版社,擔任英語改稿工作。
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張紀正和陳必弟的幾個孩子都已長大成人。1979年,幾個孩子都想到美國去闖蕩闖蕩,就決定去申請美國護照。按當時的規定,因他們出生時陳必弟還是美國國籍,所以他們很容易就能申請護照。但陳必弟當時卻反對子女們出國,她希望幾個孩子多為中國盡力。張博道回憶,當時母親認識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官員,但卻一直不肯告訴他們大使館的電話號碼,眼看申請護照的時間要到了,後來,還是張博道的妹妹把那個電話號碼翻了出來,他們才和大使館聯繫上。
在幾個子女陸續在美國定居後,陳必弟雖此後多次赴美探親,但卻謝絕了子女和親友的挽留,放棄了隨時可以定居美國與子女共享天倫之樂的機會,直至辭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