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廳渠

1949年前,陳廳壩系臨時性壘石攔水壩。1950~1953年大興農田水利建設中,臨時壩改建為卵石乾砌壩。1955年9月~1956年2月工程擴建時,沿用舊壩,擴建湖山原有渠段,新開渠道經觀山、龍門、寮山至榜寨,渠道共長12公里,引水量0.40秒立方米,灌溉面積0.31萬畝。
陳廳渠攔河壩上游系溪西石壁壩,1961年,陳廳渠攔水壩水毀,未予恢復,併入石壁壩,石壁壩由此改稱陳廳壩。本期並壩擴建工程,對沖刷成潭的舊有石壁壩下游壩腳,實施大塊卵石拋填理砌護坦,並作左右護岸,依原左岸引水,流量1秒立方米。擴建渠首舊渠道0.80公里為總乾渠,由此分水為左右乾渠。左乾渠長1.60公里,灌溉金獅、和平0.06萬畝;右乾渠通過新建湖山石拱渡槽(4跨拱,每孔淨寬12.50米,全長60米),連線原有渠道,長12.10公里,引水量0.90秒立方米。1963年9月~1964年1月,再度對工程進行防滲整修配套。主要建築物64座。總灌溉耕地0.50萬畝。1990年汛期,陳廳渠攔河壩水毀,不宜舊址復建,擇陳廳渠壩址上游396米處無壩型式左岸引水,新開挖渠道396米銜接舊有渠道恢復灌溉。陳廳渠歷年興修共完成土方12.63萬立方米,石方1.04萬立方米,投工16.02萬工日,其中技工1.20萬工日,總投資52.70萬元,其中國家撥款37萬元。
1956年5月成立陳廳渠管養委員會,屬鄉管,職工3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