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性別 男
職 稱 主任醫師,教授,博導
所在院系
同濟大學醫學院臨床四系,同濟大學附屬肺科醫院
研究方向/主要特長 外科病理學
主要任職
上海市肺科醫院 病理科主任,主任醫師
科研業績
總體學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胸腺瘤病理診斷達到國際水平。受衛生部教材辦委託主編【胸科病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系列叢書),研究特色:
1、胸腺瘤病理分型、分子診斷標誌
① 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胸腺瘤臨床病理分級(Ⅳ級)的建議和交界性胸腺瘤的概念和診斷標準,明確指出A、AB型胸腺瘤為良性腫瘤,對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已在胸科醫院和肺科醫院推廣套用。分別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獎和上海市醫學科技獎。有關論文發表後在國際上引起很大反響,至少已有90篇SCI論文和2部國外名著引用。
② 作為中國大陸的作者參加編寫國際公認的腫瘤診斷標準和治療指南:WHO腫瘤分類系列(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Pathology & Genetics:Tumours of the Lung,Pleura,Thymus and heart》,我提出的胸腺上皮腫瘤分級的主要內容也在其中,得到業內人士高度評價。
2、非小細胞肺癌病理亞型分類與治療指標
① 提出非小細胞肺癌亞型新分類,具有獨立的預後意義。下一步擬明確若干與治療相關的生物標誌。
② 完成上海市納米技術專項課題,將磁性複合納米粒子吸附於肺癌細胞表面,套用於肺癌細胞早期診斷。
3、結節病的病理診斷和預後指標
已明確一種結節病特異的組織病理學標誌,對與增殖型結核的鑑別診斷具有重要價值,正探索其與結節病治療和預後的相關性。
研究工作簡歷
起止年月 項目 名稱 承擔任務
2000.1—2002.12 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99ZB14065) 胸腺瘤良惡性鑑別和預後指標的研究 項目負責人(第一)
2000.2—2000.4 德國Wuerzburg大學病理系(病理學發源地) 胸腺上皮腫瘤和淋巴瘤的WHO病理分型 高級訪問學者
2000.10—2000.11 香港大學病理學系(Queen Mary hospital) 女性肺癌的分子生物學 高級訪問學者
2003.1—2006.12 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ZD2003-1) 非小細胞肺癌蛋白質組研究 項目負責人(第一)
2004.1—2005.12 上海市衛生局科研基金(034015) B3型胸腺瘤的鑑別診斷及其開發套用 項目負責人(第一)
2004.1—2005.12 上海市科委納米技術專項基金(0352nm125) 納米包覆顆粒分離富集法檢測痰液中肺癌細胞的研究 項目負責人(第一)
2004.1—2005.12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臨床科研基金(2003-2A) Ⅲ級以上胸腺上皮腫瘤的鑑別診斷、臨床分期和分級治療 項目負責人(第一)
2007.8—2010.7 2007年市級醫院適宜技術聯合開發推廣套用項目(SHDC12007220) 複合納米微球分離富集細胞在肺癌早期診斷中的套用 項目負責人(第一)
2007.1—2009. 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672394) 非小細胞肺癌Biomark的Image MS 研究新方法 項目參與人(第二)
2010.1—2013.3 上海市科委醫學引導類(10411967700) 非小細胞肺癌新亞型分類指標的最佳化和套用 項目負責人(第一)
2010.09—2013.09 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重大項目(10DJ1400503) 肺癌分子分型關鍵基因mRNA和蛋白表達譜及其與臨床病理相關性研究 子課題負責人(第一)
2010.06-2011.05 上海市科委白玉蘭科技人才基金(2010B098) 項目負責人(第一)
學術成果
《胸腺瘤良惡性鑑別和預後指標的研究》
2003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3年)首屆上海市醫學科技獎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複合性胸腺瘤(AB+B)的病理學診斷和臨床意義》
(2004年)衛生部第八屆醫藥衛生青年科技論壇三等獎(獨立完成)
發明專利(受理): 富集肺癌細胞複合納米微球的製備
主要著作
1.抑癌基因。見:許良中,主編《實用腫瘤病理方法學》第20章,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2.原位雜交技術在病理學中的套用。見:許良中,主編《實用腫瘤病理方法學》第27章,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3.縱隔淋巴瘤。見:許良中,主編《現代惡性淋巴瘤病理學》第27章,上海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4. 肺癌組織病理學診斷。見:廖美琳,主編《原發性支氣管肺癌診斷治療規範》(2002年上海市修訂版)
5. Tumours of the thymus,In: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the Lung, Pleura,Thymus and heart》,Chapter 3,2004
6. 胸膜間皮瘤病理學. 見:廖美琳,主編《惡性間皮瘤》第2章,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7. 肺腫瘤.見:吳秉銓,劉彥仿,主編《免疫組織化學病理診斷》第14章,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10月 第一版(1.5萬字)
8. 肺部腫瘤組織和細胞病理學分類. 見:廖美琳,主編《肺部腫瘤學》第7章,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9.縱隔和胸腺.見: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病理學分冊》第31章, 人民衛生出版社
10.組織病理學.見:韓一平,李強,主編《細支氣管肺泡癌》第3章,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
11.肺癌病理學.見:周道安,等.主編《新編肺癌綜合治療學》第4章,復旦大學出版社
主要論文
陳崗.複合型胸腺瘤的病理學診斷及其臨床意義.中華病理學雜誌 2002;31(5):416-19
陳崗,黃平.肺內胸腺瘤一例報導.診斷學理論與實踐雜誌 2003;2 (1):65
陳崗,朱雄增.原發性肺內腦膜瘤一例報導.上海市病理學會 2003年會
陳崗,徐輝,李文燕.胸腺上皮腫瘤的超微結構觀察.電子顯微雜誌 2004;23(1):36-41
陳崗,朱雄增.原發性肺內漿細胞瘤一例報導. 上海市病理學會2004年會
范利民,宣學金,張儉,曹克堅,葉敏,陳崗*.胸水中肺腺癌細胞DNA定量檢測的臨床病理學意義. 上海醫學 2005;28(6):462-64
陳崗,易祥華.呼吸系統疾病和腫瘤病理學的回顧與展望.中華病理學雜誌 2005;34(8):490-92
陳崗,朱雄增.新WHO胸腺上皮腫瘤分類簡介及述評.中華病理學雜誌 2005;34(12):769-70
陳崗,廖美琳.WHO2004年版肺癌病理學分類及其臨床意義.臨床腫瘤學現狀 2005;2(3) :7-9
陳崗,廖美琳.非小細胞肺癌新亞型分類的臨床意義.腫瘤 2006;26(12):1102-1105
張瑩,陳崗,陸豪傑,楊芃原.MALDI質譜成像技術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套用研究.質譜學報 2007;28(4):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