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陳小秋,國家二級創作,作家,祖籍山東昌邑,1963年生於吉林大安兩家鎮,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音樂文學學會理事。放過電影,做過文秘。在文學、戲劇、曲藝等創作上均有建樹,創作發表詩歌、散文、小說、雜文、報告文學等作品500多篇。許多作品獲各級獎勵,其詩歌《偉人毛澤東》獲中國散文學會一等獎,《國慶心聲》獲中國散文學會“華夏情”全國詩文大賽最高獎——金爵獎;作詞的歌曲《興安,我的故鄉》和由他編劇的廣播劇《大江浩蕩》同獲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個人詩歌每天在地方電視台連續播出了一年多。
現為內蒙古烏蘭浩特市文藝創編室主任,烏蘭浩特市作家協會主席。
創作成就
陳小秋從中學時起就痴迷文學的瀚海,此後一直把文學列為第二生命。多年來,雖然歷經茹苦,走過生活的艱辛曲折,卻始終沒有放棄心中對文學的吶喊。1986年發表第一篇文學作品《公僕》,迄今在全國各地報刊諸如《草原》文學月刊,《朔方》文學月刊,《詞刊》,《陽光》文學月刊,新加坡《新華文學》,加拿大《海外詩刊》,《當代寫作》文學月刊,《深圳青年》雜誌,《少女》雜誌,《時代青年》雜誌,《這一代》雜誌,《錫林浩特》雜誌,《初雪詩刊》、《黨的教育》雜誌,《雜文選刊》、《維實》、《經典雜文》以及《人民日報》、《工人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社會報》、《中國法制日報》、《中國新聞出版報》、《西藏日報》、《吉林日報》、《遼寧日報》、《浙江日報》、《內蒙古日報》、《內蒙古商報》、《內蒙古晨報》、《呼倫貝爾日報》、《柳州日報》《烏海報》、《閩西日報》、《貴州工人報》、《白城日報》、《七台河日報》、《洮南報》、《商丘日報》、《鶴城晚報》、《商務時報》、《興安日報》、《烏蘭浩特晚報》、《科爾沁報》等報刊發表詩、小說、散文、雜文、文藝評論1000多篇。
陳小秋還為地方文藝表演團體、企事業單位策劃並創作廣播劇、情景劇、吉劇、相聲、快板書、二人轉、三句半、唱詞、解說詞、節目串聯詞200多部(篇)。其中,1997年創作相聲《走香港》、二人轉《警民共建橋》,三句半《萬眾一心建水鄉》,小戲《皆大歡喜》等若干個演出腳本;為30多場各類文藝演出及各種開幕式策劃、創作解說詞;1998年創作了以反映東北軍民抗洪搶險為內容的大型廣播劇本《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同年創作了歌頌老共產黨員默默奉獻的廣播劇本《更夫肖老頭外傳》。2002年為電視專題片《草原聖殿──成吉思汗廟》撰寫解說詞,同年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幕式及大型文體表演《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撰寫全場解說詞。此後他還為首屆“感動紅城十大人物頒獎晚會”,首屆“感動興安人物頒獎晚會”,第一、二屆“感動興安十傑母親頒獎晚會”,興安盟第一二屆“十佳政法單位、十佳幹警頒獎晚會”等大型活動撰寫了主持詞、串聯詞、人物介紹、頒獎詞。
陳小秋的詩曾入選《中國當代短詩選》(2011卷)、《中國當代愛情詩選》(2012卷)、《中國當代詩人三百家》,入選《九十年代中國短詩精品選》(1999卷),小說《鄉間春事》被編入《草原頌歌》一書,雜文《也談聰明與傻瓜》被編入《北國風.雜文集》,文化論文《建構興安地域特色文化,為旅遊興盟鋪路搭橋》被編入《興安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縱橫談》一書,大型報告文學作品《拚命三郎》被編入《群星燦爛》一書,報告文學作品《打扮世界的大男孩》、《讓年輪永不寂寞》、《站在新世紀的起點上》、《商海浪涌,他靠雙手搏擊未來》被編入《創新,在新世紀》一書,二人轉劇本《搶客人》被編入《黨旗高揚》一書,單出頭劇本《貼心姐妹》被編入《婚育新風進萬家》一書。興安旅遊景點介紹《五一會址》《烏蘭夫辦公舊址》《內蒙古自治政府辦公舊址》《五一廣場》被編入《興安旅遊文化概覽》一書,《開“紅蹦蹦車”》等詩歌被編入《興安詩詞》一書。長詩《國慶心聲》被編入《獻給新中國60華誕的詩行》一書。
《碑》獲“芳草杯”全國小說大賽二等獎,《圓圓的鄉月》獲內蒙古七報聯辦的“天鵝杯”全國小說大賽二等獎,小說《寇村長和水》獲內蒙古日報舉辦的“草原明珠杯”文學作品有獎徵文比賽優秀獎,散文《那次避雨》獲“金色年華”徵文比賽一等獎,散文《細緻活著》在2000年獲“第三屆全國青年文學作品徵文大賽”優秀獎,組詩《安置自己》在2001年“慶祝中國詩歌學會成立五周年暨‘華夏杯’全國新詩大獎賽”中獲優秀獎(系內蒙古惟一獲獎者,海內外參賽者6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