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2009年6月2日,全國第五次軍轉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溫嶺市信訪局副局長陳小海被授予“全國模範軍轉幹部”榮譽稱號,受到胡錦濤、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2002年9月,陳小海轉業到溫嶺市信訪局工作。憑著對黨的事業一片赤誠,他恪盡職守,情系民眾,在平凡的信訪崗位上作出了不凡的貢獻,抒寫了一名軍轉幹部精彩的人生,2004年至2007年連續4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先進事跡
十八年的軍旅生涯,培養了他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
陳小海轉業到信訪局後,領導安排他負責辦公室工作,加班加點成了經常的事,對此,他發揚軍人敢打敢拼的本色,很快適應了新的工作環境。有一次,他發現文書當天有一件事沒有處理完,當時已經是晚上9點半了,他愣是把文書叫到辦公室,一起將事情處理完才回家。從此之後,“今天的事今天畢”成了辦公室全體同志的行為準則。同時,他還經常向辦公室同志灌輸一個道理——辦公室的第一職責就是務實工作,搞好服務,要善於以靈敏的觸角去掌握動態情況,為領導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在多年的信訪工作實踐中,他堅持以辯證的思維去感知信訪工作實踐中所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工作積極主動,捕捉信息及時準確,先後有300多條信息被市級以上刊物錄用,連續3年被評為信息工作先進個人。在信訪崗位上,他還養成了勤思考、勤調研的好習慣,經常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排查問題,總結梳理,聽取民眾的呼聲,撰寫了10餘篇高質量調研報告。2005年,他經過3個多月的調查總結,組織編寫了10餘萬字的《溫嶺市基層信訪工作簡易操作手冊》,為推進該市基層信訪工作規範化作出了探索。
軍營生活的洗禮,倍增了他克難攻堅的工作信心
“信訪工作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持久戰,關鍵是敬業實幹,落腳點是讓老百姓滿意、讓社會更加和諧穩定。”陳小海把對信訪工作的感觸記在日記本上,並時時提醒勉勵自己。在多年的信訪工作崗位上,他十分注重政策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講求“專”與“博”的結合,邊實踐邊摸索,在處理疑難問題和突發性事件時,總能在第一時間提出解決方案或應對措施,對溫嶺全市16個鎮和重點部門面上的信訪問題,如數家珍,同行們碰到難題也喜歡第一時間向他來諮詢,因此被同行們稱為信訪局的“活字典”。平時,他善於做弱勢群體的工作,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廣交“信訪老戶”,願接信訪“爛柿子”,經過他多年的克難攻堅,一批信訪難點問題就地解決。涉土農民的上訪是信訪工作的老大難,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他通過近一個月的跟蹤調查,起草了一篇《關於化解涉土串訪的調查報告》,為領導科學決策、準確定位發揮了參謀作用。
多年來,他還致力於基層信訪工作的開拓創新,積極探索信訪工作的長效機制,目前,在溫嶺市有效運行的“鎮(街道)信訪服務中心”、“村級信訪流動服務站”、“六通道民情快車”等載體,傾注了他大量心血,為實現民生問題就地解決,發揮了積極作用。
宗旨意識的薰陶,激活了他做民眾工作的方式方法
做好民眾的信訪工作,難在疏導,關鍵也在疏導。他經常告誡自己:“管理士兵和接待民眾來訪在教育引導上是相通的。”就是這樣,他始終將“執著、熱情、服務民眾”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儘管每天面對的是上訪民眾祈求的目光和眼神,傾聽的是沒完的嘮叨訴說……但是他總是帶著感情,熱情接待,開展靈活多樣的教育轉化工作,使多起激化的矛盾得到平息,使反目成仇的鄰里重歸於好,使水火不容的對手握手言和。
2004年農曆大年三十的中午,他正堅持在崗位上值班,這時,有40多名操著外地口音的人員走進門,他們嚷著嗓子,情緒激動,陳小海經仔細了解,原來這些人是請求政府幫助討薪的。陳小海連忙打電話聯繫,找到了欠薪的業主,通過近6個小時的溝通協調,5萬多元的欠薪如數分到了民工手上。
2007年底以來,溫嶺市部分退伍軍人多次集體上訪,要求落實參戰對象待遇問題。有一次,他和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一起約見了15位退伍軍人代表。聽完他們的訴求之後,相關部門認真作了解釋,但這些代表仍然接受不了。這時,陳小海主動站出來,他對退伍軍人代表說:“我也是一個兵,非常理解你們的心情。”一句話,緊張的約訪氣氛出現了緩和,於是他因勢利導,用規範性的軍事術語闡述了“戰場狀態與臨戰狀態”、“防禦作戰與緊急戰備”之間的區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約見退伍軍人代表時,他採用的方法就是自己摸索總結出來的“求同疏導法”。其他如“親情感化法”、“擺事明理法”等等,在8年的信訪接待中,他都作了獨到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