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環境


沿著筆直的白色小路便可來到故居正門前,幾扇百葉小窗緊閉著。正門前有三級台階,拾級而上,拱型的門有三步來寬,紅色的木門向兩邊半開著,透過內門的玻璃可以看到裡面右側有上二樓的樓梯。這裡也是陳寅恪講學的地方。據說陳寅恪講課時總是端坐而講,態度嚴肅。大師曾言:“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大師上課時教室總是坐得滿滿的:一半是學生,一半是慕名而來的老師,人稱他是“教授中的教授”。大師的成就早就蜚聲海內外,牛津大學一直想聘請他為客座教授,虛位等待多年才另請他人。季羨林說:陳寅恪為一代史學大師,“一代史學大師必須能上承前代之餘緒,下開一世之新風,踵事增華,獨闢蹊徑”。
繞著故居靜靜漫步,經過西側可看到這裡的植物長勢都很好:高大的假檳榔,墨綠的蒲葵、青翠挺拔的竹子……多少年了,它們依然忠實地守護著這座小樓。凝視著西側這叢節節高的翠竹,讓人想起大師的“貶斥勢利,尊崇氣節”,這是大師在自編文集時總結平生為人治學道路,這也正是大師一生凜然大節的寫照。
來到故居後方仰望,可見二樓是一排五扇大窗,窗下是藍色的通花瓷雕;一樓相對應的是兩邊各有四扇大窗,而中間是一扇同樣寬的大門。和二樓不同的是一樓的門窗都是拱頂的,門的正上方還有一盞舊式的路燈,加上紅牆、綠瓦、藍通花,隱隱透出一種難能的古韻。
踏上與正門一樣的三級台階,便觸手可及經銹跡斑斑的鐵門。鐵門前的三棵米蘭隨風舞動,掛在鐵門左上側的新路牌上寫著:“中大東北區309”。
陳寅恪

陳寅恪之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篔,是台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