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宣三

民國4年,投身四川護國運動,任羅江縣知事。 民國14年,孫中山逝世,陳專程赴京追悼。 民國20年,陳調南京,仍以行醫為掩護,作聯絡工作。

個人簡介

陳宣三(1884~1948年)名天德,號宣三,清光緒十年(1884年)生於宜賓縣月波場。家庭較富裕。

個人經歷

陳少年時代受民主主義思想影響,參加清末科舉考試,文章中流露反君主專制思想,遂名落孫山。後,到敘府翠屏書院攻讀,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轉入敘州府官立中學堂學習。宣統元年(1909年)赴北京,以第一名考入京師政法專門學堂。宣統三年,參加京津同盟會,從事反清活動。民國元年(1912年)返川。民國4年,投身四川護國運動,任羅江縣知事。任期,整治農田水利,深受當地民眾擁戴。民國6年,到成都和江子能等人主辦《覺民報》,宣傳反對軍閥割據,擁護孫中山的革命主張。民國14年,孫中山逝世,陳專程赴京追悼。之後,去上海,由惲代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回到重慶,參加國民黨(左派)四川省黨部籌備工作。省黨部成立,陳任宣傳部長。民國16年,重慶“三三一”慘案發生,省黨部被查封,楊��公等遇害。陳喬裝新兵,乘輪到武漢,先在四川國民黨武漢辦事處工作。後和江子能、劉公潛、吳匡時等人,去江西參加南昌起義。中途因交通中斷,遂順流東下,擬經上海去香港轉廣州參加起義軍。兩月後,廣州起義軍在兩廣失利,陳遂於同年11月到香港暫住。
民國17年底,陳由香港到上海,被當局逮捕並判刑兩年,關押於上海漕河涇監獄。陳出獄後,因其對中醫有所研究,中共組織即指示他以行醫作掩護,擔負聯絡接頭任務。民國20年,陳調南京,仍以行醫為掩護,作聯絡工作。
民國26年,日機轟炸南京,國民政府全部撤退後,陳亦回到宜賓家鄉。在家鄉,陳繼續行醫,亦曾去榮縣和重慶兩次面晤吳玉章,請指示工作。民國37年在宜賓縣月波故居病逝,葬於月波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