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鵾

陳大鵾

陳大鵾(1930--1949),男,祖籍長樂縣,1930年出生於福州。多才多藝,為人熱情、豪放、詼諧。中共黨員,革命戰士,1949年英勇就義。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陳大鵾,祖籍長樂縣,1930年出生於福州。1944年進福州格致中學就讀高中。他多才多藝,見多識廣,有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寫文章、繪畫都有一手;為人熱情、豪放、詼諧。他愛憎分明,富有正義感,班上發動聲援省福中同學的反迫害鬥爭、反對會考制度等幾次“學潮”,他都積極參與組織、動員。1947年6月,他從福州格致中學畢業,成績優異,到上海參加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所大學的聯合招生考試。從數千人中脫穎而出,考上北京大學經濟系。他的三哥說過:“看大鵾那股滿不在乎的神態我們幾個兄弟都為他捏一把汗,想不到他竟然那么有把握。” .

他一上學即投身鬥爭洪流,成為北大四院(新生院)的一個活躍分子。除上課外,他還參加許多課外活動,主編壁報。他參加了進步的文學團體“十二月社”、木刻家李樺指導的木刻創作學習會,還有規模壯觀的千人“黃河大合唱”。1948年初,加入北京大學黨的外圍組織“民主青年聯盟”。1948年暑假,他毅然放棄學業,回到家鄉,走上人民解放事業的第一線。不久,黨組織派他和兩戰友一起到林元照領導的福(清)長(樂)林(森)中心縣委去

9月初,大鵾到長樂,要求到最艱苦的鬥爭第一線去。縣委領導分配他去農村發動民眾,組織武裝隊伍,開展武裝鬥爭。10月間,他加人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中心縣委組織部部長。大鵾輾轉在福州、長樂、閩侯一帶農村,兢兢業業,埋頭苦幹,深入民眾,關心民眾疾苦,在鬥爭中刻苦磨鍊自己。為了建立、發展武裝隊伍和黨組織,奉獻自己的全部精力。在農村,住在山上草寮里,三餐吃地瓜米,晚上連蓋的東西都沒有。1948年冬,連地瓜米也沒有了,他脫下毛衣,變賣買糧食,身上只穿兩件單衣,也毫無怨言。即使是十分艱苦的環境,他依然保持書生本色,總是抓緊時間看書學習,經常提出問題與大家討論。他深受同志和革命民眾的敬重與愛戴。

1948年年底,在解放戰爭向全國勝利發展前夕,福長林中心縣委召開“林開會議”,部署進一步發動民眾,開展武裝鬥爭,以配合大軍南下,迎接解放。大鵾在會上作了關於組織工作的發言,提出許多中肯的意見。會後,為了貫徹會議決議,他不畏艱險,為組織武裝隊伍而日夜奔忙。縣委還作出創辦《解放報》的決定,他經常關心辦報,從福州帶來可供採用的報刊資料。

1949年3月17日,他和組織部副部長林坡一起,在執行一項重要任務的途中,落人敵人的魔掌。在敵人慘無人道的嚴刑逼供下,他們大義凜然,堅貞不屈,聲色俱厲地同敵人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深夜裡傳出他們洪亮的聲音,震撼著周圍民眾的心,大家都為這兩個正氣磅礴的共產黨員所深深感動。在第二天(3月18日)黎明即將到來的時刻,陳大鵾和林坡兩位革命志士,高呼著“共產黨萬歲”的口號英勇就義。他們壯烈犧牲的事跡,至今還在長樂江田一帶民眾中流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