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民國35年,陳任金陵大學化工系教授。民國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南京解放。陳任金陵大學校務委員,兼任南京釀造廠廠長、南京市人民代表。1950年11月就任華東工業部上海工業試驗所副所長。該年末,陳按照華東工業部指示,將部分技術人員支援東北建設,又將留護技術人員建成8個研究組,承擔華東地區乃至全國的試驗檢測和科研任務。1951年初,他爭取領導支持,經多方交涉,取得北京西路1320號大樓承租權,把分散的科研機構集中起來,為開展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礎。針對工業分析和機電檢驗等科技人員缺乏的狀況舉辦多種培訓班,培養人才。還籌建成化工試驗工場和機電試驗工場,為發展科研奠定基礎。建所3年,取得了眾多成果,如橡膠防老劑(尼奧宗A、D)、促進劑M、鞣革皮粉、用於《毛澤東選集》的印刷膠、支援抗美援朝的航空用金屬膠、壓縮餅乾、脫水蔬菜、軍用皮革、印刷人民幣急用的立索爾紅顏料以及代乳粉等等。
人物成就
1952年,陳被推選為上海化工學會副理事長。1953年,陳任代所長,同年,輕工業部明確上海工業試驗所的重點方向是醫藥工業。從此,陳傾心於發展醫藥工業科研。他組織力量投入青黴素生產的一系列課題,有青黴素髮酵前體苯乙酸生產中所需的中間體一氯代甲苯,青黴素連續萃取所需的去乳劑,青黴素油劑所需的普魯卡因的合成原料-2氯乙醇、二溴乙烯,青黴素微粒結晶,青黴素菌種選育,青黴素髮酵液中效價分析方法等等。還開始承接有關醫藥工業各項研究課題,有超短波電療機、X光散光柵、化學硬質玻璃、X光玻璃、細菌漏斗等項科研成果,並套用於工業生產。
1954年,陳為了推進科研,建立所學術委員會,聘請所外專家宋梧生、沈濟川、顧翼東擔任顧問。1955年金黴素、海群生科研進入中試,他領導中試解決放大設計問題。金黴素中試品經中央人民醫院臨床使用,獲得成功。同年12月,陳率所代表隊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抗生素學術會,受到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接見。1956年,陳執行中央的決定,將所幾個專業研究組分出成立北京發酵研究所、上海熱工儀表研究所、江西陶瓷研究所和唐山玻璃研究所。
1957年,為了執行《全國科學發展十二年綱要》,陳在國內首建上海醫藥工業研究所、出任所長。科研任務面向全國與眾多藥廠建立緊密協作關係。並接受蘇聯、羅馬尼亞專家來所工作。1961年改制為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陳任院長。1962年,陳立足全國、顧全大局,根據化學工業部的通知,抽調科技人員與儀器設備,支援四川抗生素研究所的建立。1966年,陳年事已高,退居二線。任中國醫藥工業公司視察員,駐上海分公司。“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含冤去世。1978年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