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公:心理學家,學者,全息心學首創者。
著作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種心理智慧》、《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個心理熱點》、《城市在傾聽》、《一花一世界》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2010年,黃山書社出版陳公禪茶悟道著作《一茶一如來》;2014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陳公著作全息心學論之《會心不遠》;
陳公編劇的電影文學劇本《流向太陽的河》、《來自酒吧的報告》分別在1988年和1989年發表在內蒙古電影製片廠;陳公編劇的電影文學劇本《望鄉》、《立夏》由全國中文核心期刊長春電影製片廠《電影文學》刊發。2013年6月28日,由陳公編劇的電影文學劇本《立夏》獲得首屆安徽電視電影劇本大賽“優秀劇本獎”。
2015年7月,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陳公心理學著作《人格模式心理學》、2015年8月,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陳公心理學著作《原生家庭與幸福人生》。
2016年3月,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陳公心理學著作《原生家庭與幸福人生》姊妹篇《新生家庭與大美人生》。
媒體報導
對於電影文學劇本《望鄉》:《新華網》、《合肥晚報》等各媒體報導說, 故事用全景式的描述和白描式的寫實講述了留守婦女的生活,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真實而又鮮活,讓人深思,透露出劇作家對社會這一階層人物所持有的深切的人文關懷和生命沉痛的吶喊,具有還原時代風貌和佐證歷史價值的超現實意義。
對於電影文學劇本《立夏》 :《合肥日報》 等全國性媒體對首屆安徽電視電影劇本大賽及電影文學劇本《立夏》的獲獎予以了報導。
對於全息心學:2013年10月26日,《合肥晚報》、 《天津網》、安徽文藝社網 等媒體整版報導了陳公暢談全息心學之“內觀、內轉、內定”。“所謂內觀就是要觀到一切自然現象;內轉就是當下轉念,靜心自在;內定就是內心不亂,明心見性。”
報導中引述陳公的話說,“宇宙像一個宏大的全息圖,部分包含整體,整體存在於每一部分之中。全息規律,也是自然法則,天、地、人以物質、信息、能量的形式在宇宙虛空中交換和交融著彼此。”
安徽文藝出版社的責任編輯在對《會心不遠》的推介文中說,“書中融合了眾多不斷變化前行的學科和概念,以三元全息的視角探索、嘗試和了解思想道行規律和而不同的效果,以全息的視角研究內觀、內轉、內定的修心之道。”
全息心學,心在念上。人的任何表象和言行都是生命質量的全息反映,個體與全體,生命與生命之間所呈現出的各種表象看似孤立,實則與客觀世界的各類變化息息相關,和合相連。我們在注重心與身的信息連線,心與念的能量連線下,用心去念這段心,去念息苦,才能了知 “修心在於護念,護念在於調心;調心在於轉念,轉念在於定心”的全息心學之道。
全息:
宇宙整體是一,陰陽和合而動,萬物乃生。全息世界,了了無心;循環生息,全然一體。一粒塵埃與虛空宇宙本是一體,“一珠現萬珠之影,萬珠含一珠之中”。一個細胞(或組織、或系統)既可以知道和反應人(社會)的全部情況,也可以和宇宙信息能量場互連互通。
心學:
有心無相,相隨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念念無我,無我靜心; 心內無物,物外無心。心學是國學主脈,是生命之學,是體認生命本來面目的學問與實踐。全息心學是以佛學為體,以心理學的規律為用去看待自己和他人
全息三要素:信息、能量、物質;全息心學核心理念:“內觀、內轉、內定”。
全息心學:知識為經,審定有無,問道而生;心行為緯,萬千手段,量化而變;外顯內隱,兩面經緯,術不離道,緣起性空。物質為暗,能量內隱,陰中含陽,經緯有別;物質為明,能量外顯,陽中攝陰,經緯有度;信息導引,陰陽和合,穿行無礙,自在一體。
道先生,形而上;術自成,形而下。以術見道,來看此花;以道觀術,心外無花。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乃止於術。智慧出,有大偽;偽其德,道術分。以知定行,知行合一;仁心修道,德化仁術。人心不二,心相無二。如來即道,道法自然!
內觀
觀為戒識,知相為名,不為相住。觀心為一切法門總覽。常在觀心,觀心自在,是對中國傳統文化 “精一”、“內省”、“中庸”心學的繼承,也是對王陽明 “知行合一”心學的完善和延伸,更是對禪宗 “明心見性”一以貫之的自然傳承。內觀著重解決人的習得性人格認知模式所帶來的各種困擾。
內轉
轉為慧識,知障為迷,撥雲見體;轉魔成佛,轉識成智,轉法為筏,全在於對心念的覺知,對言行的覺察,對心識的覺醒,從而轉化為高度自覺的自律覺悟行為。內轉著重解決人的情緒性認知投射和移情內化過程中所帶來的各種障礙。
內定
定為定識,知見為用,能所兩忘。“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內定讓我們深度體悟“身如客舍,心似旅人”。內定告訴我們如何息苦定心,直達本體,明心見性。
全息心學能夠有效幫助人們克服認知、感知心理及慧悟禪修上的障礙,檢測到隱含在人們內心深處的自我挫敗模式,找到潛藏在見聞覺知背後的陷阱障礙,誕生並且完善正知正見,以直達本心的方法,產生內外兼修的覺知覺行,提升對愛、對生命、對未來的了解、接受、轉化和創造能力,自度度他,自覺覺他,活出內外富足、無住無礙、身心合一的生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