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地質偵探
陳偉鍾是三星鎮人。父親是國小教師,母親是農民。因為長期處於挨餓狀態,陳偉鍾小時候長得特別瘦小。1972年,陳偉鍾臨國中畢業時,政策允許考高中,他便立下目標,認真學了兩三個月。公社分給高成分家庭孩子兩個名額,由於成績不錯,陳偉鍾成了其中之一。
1975年高中畢業後,陳偉鍾回家當了農民。他說:“表面看來這3年浪費了,實際上錘鍊了我面對困境的意志,使我懂得了如何珍惜生活,這段經歷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他種田技術精到,削麥埭筆滑,開的排水溝筆直。父親得了心臟病,更多的家庭重擔落在了陳偉鐘身上。他一邊務農,一邊做藤椅去南通賣,換錢和糧票。在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年代,陳偉鍾只能偷偷做藤椅,天沒亮出發,天黑後回家,大夏天關起門在裡屋做。在三星和南通之間的50多里路上,陳偉鍾騎著輪子不夠圓的腳踏車,不知走了多少來回。
1977年夏天,恢復高考的訊息傳來,陳家振奮了,全力支持陳偉鍾複習迎考,父親為他收集抄寫高考複習題。陳偉鍾明白,考上大學不僅關乎自己的前途,更關係到全家的前途。第一次高考沒考上,他沒灰心,繼續考。1978年,他終於考上了華東石油學院(現中國石油大學)的地球物理勘探專業。雖非第一志願,但陳偉鍾還是很高興,因為可以繼續念書學習,實現心中的理想。
大學時代,陳偉鍾對知識如饑似渴,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他看來,人來到世上除了享受前人提供的美好生活,更要辛勤勞動,為社會和後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與人為善,用雙贏的思維方式和朋友同事相處。這些思維方式為其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除了書本上的內容外,他更注重學習如何學習,並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即把所學的東西理解後用自己的語言簡潔地寫下來。大學後期,他還形成了一個觀點,即人的價值在於有所特長,並在擅長的領域遙遙領先。所以他有目的地選擇了地震信號處理作為重點攻讀方向。大學畢業時,陳偉鐘的畢業論文發表在中國石油大學學報上。
1982年,陳偉鍾以地球物理專業課全國最高分的成績,考入研究生院。在研究論文選題過程中,他閱讀了大量通信、自動控制、語音處理等相關領域的文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陳偉鍾最終選擇了自適應濾波技術在地震勘探方面的套用,並開發了一種非常簡單非常有效的地震信號處理技術。1985年臨畢業時,陳偉鐘的這項技術入選參加了與美國地球物理勘探方面專家交流會,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主動提出要求轉讓這一技術,該技術成為中國石油大學第一個軟體轉讓項目。
1985年,陳偉鍾留校從事教學研究。不久作為項目主執行,參與了國家“七五”攻關項目。兩年後,在其主導下,一套有完整中國智慧財產權的垂直地震剖面處理軟體誕生了,並在國內推廣使用。
完成這一項目後,中國石油大學及當時的石油部決定資助陳偉鍾去美國Texas A&M University 攻讀博士學位。辦理簽證時,石油部通知因故不能資助陳偉鍾出國,一個在美國的朋友向陳偉鍾伸出援助之手,從美國買來了機票。1989年,陳偉鍾帶著僅有的向朋友湊來的40美元踏上了美國的土地。
改行電機工程
陳偉鍾剛到美國時非常艱難,原先聯繫的教授只能資助他300美元一個月。但他憑著所有課程的優異成績,經教授推薦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的深海鑽探研究所半工半讀。
3年後,在地球物理方面的所有課程快要完成的時候,陳偉鍾做出了人生旅途上最重要的選擇,改行學電機工程。電機工程一直是他的夢想。學習地球物理課程時,電機系的教授就對陳偉鐘的一篇信號處理論文大為讚許,希望他轉到電機系發展。不久,這篇文章發表在信號處理方面最具權威性的雜誌上。
當時他意識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理論在近期內再有大發展的可能性已很小,資訊時代即將到來,他在信號分析方面的專長可得到極大的發揮,最終選擇在電機工程系的信號與系統方面發展。
轉到電機工程也不容易。首先要補4個方面12門課程,還有相當多的專業課程,完成這些課程至少得4年。
經過半年的周密安排和精心準備,在地學院教授的支持下,陳偉鍾正式轉入電機系,奇蹟般地用兩年半時間順利拿下了博士學位。導師答應陳偉鍾提出的在補學的4個方向12門課程中,如果直接修最高層次的4門課而且得了A,那8門低層次的課就免了。結果陳偉鍾用優異的成績達到了要求,在其後的3門博士資格考試中,每門課都拿了全系最高分。
接下來的一年,陳偉鍾完成博士論文的寫作。經校長特批,他同時有兩份獎學金的工作,另一份是應邀為土木工程系教授建造一個高樓自控抗震系統的實驗裝置,涉及軟硬體的設計調試多個方面,在正式工作前鍛鍊了自己。
論文陸續發表後,許多公司向陳偉鍾伸出了橄欖枝。阿莫科石油公司了解陳偉鐘的研究成果後,除了要他去工作外,還主動提出出資為他的技術申報專利而單獨享用。同時地學院教授也把陳偉鍾介紹給自己女婿的公司工作。最後,他選擇了摩托羅拉公司。
雖然獲得了電機博士學位,但陳偉鍾很清楚,真正的挑戰和實質上的成功還在後面等著自己。
發威摩托羅拉
摩托羅拉公司聘請陳偉鍾,主要是看中他在信號分析方面的特長。實際上在無線電數字通訊方面,陳偉鍾在校期間一門通訊方面的專業課也沒修過。臨上班前,他買了一本數字通訊方面的書,邊乾邊學,就這樣開始了在無線電數字通訊方面的職業生涯,一路走來得心應手,極為順利。第一年,他就承擔了主持研發雙向傳呼系統基站接收機的任務,結果以快速高質完成了任務,引起了摩托羅拉公司高層的注意,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一開始,陳偉鍾只承擔了接收機核心部分的信號解碼算法與軟體實現。結果他負責的那部分提前完成了,而作業系統與接口部分一再延誤達3個月之久,而且仍看不到希望,嚴重影響了整個大系統的整合調試。同事最後迫於壓力放棄了,並主動提出由陳偉鍾來主持重新設計。這是一個應有正宗計算機背景的人來完成的任務,陳偉鍾從來沒做過也沒學過,而且要在眾人關注下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壓力可想而知。
他清楚地意識到,雖有很大的風險,卻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他知道自己的同事是軟體編寫能手,但需要一個精心的系統規劃與設計;自己的有利條件是系統的核心已由自己設計並實現,清楚作業系統和接口應該是什麼樣的。權衡利弊後,陳偉鍾決定臨危受命承擔這一任務。結果第一個月完成了系統構架設計,第二個月完成了編寫軟體,最後兩個星期完成了調試,圓滿出色地完成了預期目標。
這兩個半月里,在陳偉鐘的帶領下,整個團隊緊密配合,日夜奮戰。團隊的精誠合作以及卓有成效的結果得到了公司上下的高度評價。接收機性能測出來以後,摩托羅拉公司的接收機性能遠高於競爭對手,這是由接收機核心部分的信號解碼算法決定的,也是整個產品的主要智慧財產權所在。這次設計的成功,陳偉鍾很快嶄露頭角,為其在更廣的範圍施展才華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從此,陳偉鍾一直在無線電數字通訊領域裡搞新產品開發,專長主要集中在接收機核心部分的信號解碼算法,包括軟體實現和半導體實現。由他主持研發的產品中包括所有摩托羅拉的雙向傳呼系統基站接收機、藍牙接收機、無線區域網路(WLAN802.11)接收機,2004年起一直從事手機晶片的研發。
引領4G時代
2005年,摩托羅拉半導體部分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新公司,即現在的飛思卡爾半導體。陳偉鍾隨新公司從事手機晶片的研發。新公司獨立出來時,並沒有系統設計團隊,隨即就組建了手機晶片的系統研發部。從研發部組建到現在,陳偉鍾一直在這個部門工作,從事新一代手機晶片的研發。他的工作重點在手機物理層(即信號處理)的算法研究以及在半導體上的實現,同時代表公司參與手機國際標準的制定。
4年來,陳偉鍾和團隊一起系統地更新了2G(第二代)手機的算法,又系統地研究了3G(第三代)和4G(第四代)手機的算法。在綜合研究了這三代算法的基礎上統籌規劃了一個專用的微型數位訊號處理器,以滿足2G/3G/4G的需要。這一專用微型數位訊號處理器既要滿足現有不同市場層次的需要,要有擴充餘地為不斷推出的新技術標準作好準備;同時又要便於新技術標準推出時快速推向市場,即縮短後續研發的時間和成本。在市場上最終成功,必須同時具備高性能、低成本和低電耗。
而這些要求在相當程度上相互矛盾。例如高精度(高性能)通常是通過長數位的計算而取得的,而長數位計算就要求有大字長的電路,大字長的電路不僅增加成本,而且增加電耗。有一個例子可看到如何解決這些相互矛盾的技術要求的。例如在單天線抗干擾算法中,陳偉鍾研究出了一種算法有極高的抗干擾性能,這種算法在現有手機的通用數位訊號處理器中完全可以實現。而要在微型數位訊號處理器中實現就遇到了障礙,使這種算法的市場優勢無法體現出來。為此陳偉鍾又發明了相應的計算方法來實現這種高性能的抗干擾算法。實際上這種計算方法不僅解決了這個瓶頸,還為通訊中常需的同步與跟蹤提供了一種經濟而高效算法,有著廣泛的套用,尤其是在強幹擾環境下的同步與跟蹤。
這幾年來陳偉鍾所從事研發工作,大部分技術已經在實驗室中得到證實;有相當一部分已於一年前製成晶片,已交由客戶並完成了線上通訊測試,完全達到預期目標;另一部分已在大型國際展覽上向各國手機製造商作了演示。
陳偉鍾主持研發產品的特點之一是在很短時間內完成而無需再修修補補。由於技術過硬,他所設計的接收機都被證明在性能上是當時世界一流的。近年來,他已有了20項專利和10多項正在審批的專利。2002年,他被公司命名為傑出的發明家,這是一種終身榮譽。附近大學的電機工程系也時常邀請陳偉鍾作學術講座。1999年,中國教育部曾邀請陳偉鍾回國講學並參加50周年國慶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