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似源

陳似源,字昆霞,北柵人。生於清康熙年間,出身書香門第,父親陳杰,字萬谷,是莞邑諸生,平生有豪俠之氣。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康熙初年,清廷實行海禁,虎門沿海劃界遷移,不少邊民驅入界內,失所流離。傑目睹此狀,散盡家財周濟族中失所者。昭德於民,晚年安貧守德,好游山水,吟誦詩文,《雪園詩草》在莞邑內外較有影響。似源從小受父親薰陶,聰穎過人,十六歲後,通毛詩,名傳莞邑。吟詩作文操筆立就,其風格清新,淡雅,不事雕琢,文為心聲所發,詩為靈性所催,一掃浮華,返樸歸真。 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在順德戍子科以詩名中舉,翌年聯捷進士,選為庶吉士,1711年(辛卯)授編修之職,編纂《一統志》。似源學識廣泛,博覽宏通,當時編修館導師陳元龍對他甚為器重,兩年後晉升一級,康熙皇帝御賜《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書給他,1715年(乙未年)告假歸鄉,自此再也沒有涉足仕途。

似源與人交往,坦然相待,即便是寒微之人,也禮賢下士,遇到知音,更是肝膽相照。有人曾勸告他,珍重身份、威儀,他卻置之不理,為人秉承父教,安貧養志,每年所受館穀職俸,從不奢費,克勤克儉,將其積蓄濟族中貧家,操弟妹婚嫁,村中祭祀,並資助置造公業,造福後人。歸鄉後,廣東撫督法海聘請他主理粵秀書院,似源沒有應聘而在鄉教化弟子。

個人經歷 

康熙末年,家鄉四鄰村民多以種香(香木、稱女兒香,以東莞為盛,世稱莞香)為副業,由於課稅繁重鄉民一致要求欲伐香木來抵稅,似源考慮如果斷絕這條輔助經濟的渠道,則以後維生定為艱難,於是向官為民請命,及以減輕賦稅、保住香林。此外,家鄉處靖康鹽場,場官在鄉中設欄圍柵,控制丁鹽進出,其徭役費用全推在鹽戶身上,似源又設法向上稟告,反映實情,使勞役得以平均,免於額外加役,靖康外加役,靖康鹽民非常感謝他的恩德。

主要成就 

似源卒於雍正年間,享年七十三歲,有《敬業堂集》等著述多種。陳似源德高望重,為當時莞邑一大名士,特別是靖康域內,老幼尊卑一致推崇。他為人注重言傳身教、詩禮傳家。他膝下四子,名之遇、庭槐、應槐、昌槐、胞弟名俊英,侄子名廷燦均是當地名士。其中長子陳之遇與次子陳廷槐在1711年(康熙辛卯年)同科中舉,三子陳應槐與叔父陳俊英,堂兄陳廷燦於1714年(康熙甲午科)共登舉人榜,四子陳昌槐亦於1726年(雍正丙午年)拔副貢,可謂滿門科甲,稱著於莞邑,時人曾以他“祖宗積德,蔭子蔭孫”為例,教化後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