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面
他完成了十多項工程設計。在應邀參加審查的國內設計中,有七項會議採納了他改變方案、修改設計的建議,每項設計為國家節約投資一般達百萬元甚至數百萬元以上。
科研方面
他參加的"六五"國家38項重點攻關"滇池地區磷資源的開發研究"榮獲化工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在另一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課題中,採用了他建議的某項新技術,取得了"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作業安全性的明顯效果。"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開陽磷礦採礦方法攻關中,他根據國內外的實踐立論提出具體方案參與國家科委論證,見解甚高,經驗獨特。並參加了"七五"重點攻關"重結晶製取氯化鉀"的試驗研究。1985年他在北京參加全國首屆技術成果交易會,中央電視台在"新聞聯播"中報導了他在會上參加技術難題投標。
學術方面
他已在國家科委、中國金屬、化工、煤炭、矽酸鹽、地質、製冷、勞動保護科學技術、核學會的十三個學術會議上,在《化工礦山技術》、《有色金屬》、《地質堪探》、《冶金安全》、《勞動保護科學技術》、《礦產綜合利用》、《現代化工》、《冶金報》等全國十七種報刊上,共發表論文達30多篇,譯書三本,總計著、譯100多萬字。有的成果已入設計手冊、大學教材或其他專著,有的已用於生產。地方應聘:他主要有磁化肥的開發研究與生產,橡膠帶等配套成龍連續生產、矽微粉開發及石英製品廣譜套用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