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原[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陳中原[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陳中原,男,1953年1月出生,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家特殊津貼。曾兩次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2003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曾主持並獲得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項目10多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1995年獲國家教委跨世紀人才基金,1996年入選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1997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計畫等。

基本信息

從業經歷

1995年度國家教委“跨世紀人才”基金獲得者;
1996年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入選者;
1997年入選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計畫”;
2000年獲美國地理學會基金項目資助;
2001年入選國際地貌學編委;
2002年入選為“紫江學者計畫”;
2003年獲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APN(AsiaPacificNetworks)項目資助;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1988年獲華東師範大學理學博士,
1990.4赴美國Smithsonian研究所、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進行博士後研究,
1993.7年完成工作回國;
1994、1996、1997、1998、1999年多次受邀赴該所進行合作研究工作,期間被聘為ResearchAssociate.

社會職務

現任國際Geomorphology學報編委、國際ESPL學報EditorialAdvisory編委、國際EMECS-封閉性海灣環境管理和決策委員會委員、國際地貌學會大河流域工作組副主任、國際地貌學會環境考古組副主任、中國沉積學報編委、地理科學學報編委、第四紀研究學報編委以及我國第四紀委員會理事和上海地質學會理事等。

研究項目

主持和參與了一系列流域---三角洲---河口環境演變國際合作和中國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將新技術(遙感、物化和同位素等先進測試方法)與傳統學科(地貌與第四紀學、沉積學海洋學氣象學,以及古生物學等)理論相結合,對長江和尼羅河等河流---三角洲---河口進行了沉積物產生、運移、擴散;環境與災害、沉積與沉降、氣候與海平面以及人類活動對環境影響等研究。

成就榮譽

主要成果包括:
1)長江近百年徑流變化和泥沙通量研究;
2)長江流域環境變化對河口的影響;
3)尼羅河晚第四紀環境演變以及海平面上升對環境影響;
4)墨西哥熱帶河流三角洲沉積特徵;
5)長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對地貌演化的控制作用;
6)長江三角洲新石器文化起源、演變與地貌發育關係等。
已在國內外許多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70多篇,其中包括:Geomorphology,Geology,QuaternaryResearch,MarineGeology,JournalofCoastalResearch,Environ
mentalGeology,NationalGeographicResearch&Exploration,地理學報,沉積學報,海洋學報,海洋與湖沼,第四紀研究,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等。
近年以來主持和主要參加的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委基金和博士點基金等資助項目15項。

人物事跡

科研活動

從80年代開始,陳中原一直從事地理學方面的研究。英國《自然》雜誌刊登出他與團隊成員聯合撰寫的《沿海沼澤地的刀耕火種和水澇治理成就中國東部最早的水稻文明》論文,頓時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為了獲取第一手的數據和資料,陳中原堅持野外考察,足跡遍布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南美探險考察時,由於皮膚被紫外線曬黑甚至脫皮,陳中原曾兩次在機場被警方誤認為是毒販。正是在長期積累和團隊合作之下,陳中原主持並參與了一系列河流——三角洲環境演變國際合作項目,將新技術(遙感技術、物理學測試和同位素學先進測試方法)與傳統學科(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沉積學、生物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等)理論相結合,對長江、尼羅河等河流——三角洲進行了地質地貌環境與災害、環境考古、沉積物搬運、沉積與沉降、氣候與海平面以及人類活動等的研究。

雙語教學

陳中原一直堅持雙語教學,並在本科生中開講全球變化等課程,對學生進行資源環境演變的啟蒙教育。課程已經堅持10多年,在學生當中引起了廣泛的影響,堂堂爆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