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間希得斯

新約和合本譯作“陰間”的詞,希臘原文作“希得斯”。在希臘和猶太人的文獻中,稱這地方為死人居住的所在。基督徒的文獻,則稱之為惡人死後的居所。 希得斯原是希臘神話中一個神祇的名字。希得斯又名“普盧托”,是丟斯的弟弟,冥府之神。他擄走春之女神波斯芬尼而帶來冬天。冥府是他的領域,以他的名字命名,即希得斯(又稱為“塔塔雷斯”)。這是一個黑暗的地方,是死人的居所。 奧德修斯遊歷到這裡,必須用血來餵鬼魂,才獲悉離開的方法(荷馬:《奧德賽》4,834)。在希臘人的思想中,原來相信人不分善惡,死後都會來到這個在冥冥中存在的幽暗地方,後期的希臘和羅馬人,漸漸把這地方看為一個賞善罰惡的所在。 羅馬詩人威吉爾(主前70-19)所形容的冥府,有複雜組織和嚴密防守。伊立色安或樂土是獎賞善人的地方,惡人則受到懲罰。 七十士譯本的譯者選用了“希得斯”這個字,來翻譯舊約“蘇奧”(和合本也譯作“陰間”)一詞,“希得斯”遂成為猶太人思想重要的一環。用“希得斯”這個希臘字來翻譯希伯來文的“蘇奧”,真是十分合適。這兩個字都可解作“墳墓”或“死亡”(創三十七35;箴五5,七27),兩者原來的意義,都同指一個在幽冥中(伯三十八17)的黑暗所在(伯十21、22)。舊約形容陰間在大海底下(伯二十六5;拿二2、3),有門有閂(伯十七16)。

意義

人不論善惡,都會往那裡去(詩八十九48)。早期文獻中的蘇奧或希得斯,是個沒有希望釋放的地方。魯益師在《銀椅子》中,用一句話表達了這個概念:“落到這裡來的倒不少,能回到陽光之地的卻沒有。”這些對陰間的形容,全都在詩體文字中。我們很難知道,希伯來人(甚至希臘人)照著字面相信這些詩歌所說的話的成分有多少。可能他們只不過是使用希臘詩歌生動的語言,來表達散文字句不足以表達的意思而已。

猶太人和希臘人後來都和波斯文化有了接觸。猶太人接觸波斯,是在被擄以後之書卷(瑪拉基書、但以理書和一些詩篇)的撰寫時期。至於希臘人,則在稍後的波斯戰爭(主前520-479)以及最後攻占波斯的時候(主前334-330),才接觸到波斯文化。不論他們是否受到波斯文化的影響,死後賞罰的概念,在這時期已開始發展。猶太人和希臘人(以及羅馬)心目中的蘇奧或希得斯,自此不再是個陰森的幽暗之地,而是個有賞善罰惡的境界。

約瑟夫記載說,法利賽人相信人死後有賞有罰(《猶太古史》18.1.3),偽經中的《以諾壹書》(第二十二章)也表達了類似的概念。除了以上的作品,還有不少的猶太文學,都形容陰間是一個人死後的所在,而這個所在,有兩個或以上的間隔。但又有其它的猶太文學,說陰間是惡人受苦的地方,義人則會進到樂園(《所羅門詩歌》十四;《所羅門智慧書》二1,三1)。所以新約時代初期,“陰間”一詞有3個意義:(1)死亡;(2)所有人死後要去的地方;(3)惡人死後的所在。只要觀察上下文,便知道作者所講的,是哪一個意義。

以上3個意義,新約都有採用。耶穌說迦百農要墜落陰間(太十一23;路十15),是指這個城市將要被毀。在這裡,“陰間”的意義是“死亡”,“天上”的意思是指“高升”。啟示錄六章8節說,死亡騎馬而來,陰府(原文也是“希得斯”)也隨著它。同樣,陰間也是死亡的象徵。舊約經常使用擬人法,把陰間當作是一隻食人的巨獸(箴一12,二十七20,三十16;賽五14,二十八15、18;哈二5)。所以啟示錄的話,也是仿照舊約而來。

陰間

馬太福音十六章18節說,基督要把教會建造在盤石上,陰間的門(和合本作“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她。這一節所提到的“陰間”,比較難解。這個有門有閂的陰間,是囚禁死人的地方,是死亡的象徵。基督徒雖然被殺,但死亡(陰間的門)並不能囚禁他們,正如死亡不能囚禁基督一般。闖出陰間的基督,也能夠把屬衪的人拯救出來。使徒行傳二章27節(引述詩篇十六篇10節)也是這個意思:基督的生命沒有停留在陰間,大衛死了就是死了,然而衪卻復活了。這兩處的經文都沒有說明它是把“陰間”當作死亡的象徵,還是說基督和信徒真的都要到為死人而設、稱為“陰間”的地方。這兩個可能之中,前者較為合理。但無論如何,基督已經復活,已經勝過死亡和陰間。啟示錄一章18節說,他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表明他有權柄控制死亡和陰間。

天國

兩處新約經文,提到陰間是死人的所在:啟示錄二十章13-14節和路加福音十六章23節。啟示錄二十章說陰間交出其中的死人之後(究竟這是指所有的死人,還是死了的惡人呢?這是末世論立場的問題),所有的人便都復活了。惡人被審判以後,便丟進火湖裡。跟著,陰間也要被扔進去。路加福音的記載,則清楚說到陰間是懲罰惡人的地方。財主在陰間受痛苦,乞丐拉撒路則上到天國(亞伯拉罕的懷裡)。

幽暗

“陰間”(希得斯)這個詞,在新約和猶太文學同樣有3個意義:(1)死亡和死亡的權勢;這是比喻中最常見的用法,也是最普遍的用法。(2)所有死人都要到的地方;這是作者要包括所有死人的用法。(3)惡人面臨最後審判前受苦的地方;這是陰間最狹窄的意義。然而,聖經並不注重受苦這一點──但丁在《地獄》壹書中對陰間的形容,取材多來自後來的臆度,和希臘、羅馬的思想,很少出自聖經。聖經注重的,是信徒不會到惡人死後所到的地方。神漸進的啟示已讓我們知道,死亡已被克服,再沒有什麼能使我們與基督隔絕。死亡對信徒來說,不再是幽暗的陰間,而是在榮光之中,與基督面對面相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