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邊村[福建省漳浦縣杜潯鎮下轄村]

院邊村[福建省漳浦縣杜潯鎮下轄村]
院邊村[福建省漳浦縣杜潯鎮下轄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院邊村位於杜潯鎮東部,東與霞美鎮塔嶺村相接,西與本鎮近城村為鄰,北隔大旗山(海拔177米)與霞美鎮黃埔村交界,南與本鎮林前村毗連。省道漳東線公路穿過村境,漳詔高速公路在村境設互通口。杜潯鎮新杜古線從互通口處為起點。已在互通口附近擇地2300畝闢為工業園區。院邊村將成為漳浦南部的交通樞紐和作為新興的工業園區載體,其前景十分看好。

基本信息

政區沿革與姓氏源流

院邊村原為杜潯公社院前大隊,1981年11月,為避免與沙西院前、深土院前兩大隊同名,改為院邊大隊,院前自然村則仍用舊名。

宋代屬常樂鄉綏康里,明清時代屬九都。清初順治年間編為“田邊院前保”,康熙十九年改為院前保。民國29年屬白石鄉院前保,民國32年,白石鄉合併於霞美鄉,院前保隨之歸屬霞美鄉。民國33年,院前保改屬杜潯鎮。解放初,原院前保分為前田鄉和溪?鄉,屬第七區(1955年12月改名杜潯區)管轄。1956年設院前鄉(林前鄉併入)。1958年3月,撤區,院前鄉合併於塔嶺鄉。1958年9月屬杜潯公社塔嶺管理區院前大隊,1961年7月撤銷管理區,院前大隊仍隸屬杜潯公社。1981年,院前大隊改名近院大隊。1989年,杜潯公社改為杜潯鄉(1988年5月改為鎮),近院大隊改為近院村,轄過田、下黃、院前、剌里、田邊、後完、溪?、高山邊8自然村。共654戶,2772人,其中,過田55戶,212人;下黃70戶,289人;院前97戶,402人;剌里仔120戶,510人;田邊190戶,916人;後完11戶,45人;溪?75戶,298人;高山邊36戶,143人。全村大部分姓洪,從近城村(清代正陽保)分衍。

經濟概況與基本設施

全村有耕地2623畝,其中水田833畝,農地1790畝。山地宜林造林,宜果種果。農作物有水稻、番薯、花生、黃豆、各類蔬菜。水果有荔枝、龍眼、枇杷、楊梅、桃李等。過去,由於農業單一種植且水利灌溉條件較差,經濟發展較為緩慢,農民生活水平不高。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結構調整日趨合理,農產品種植的多樣性與市場化,使農業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村內又陸續創辦以水果蔬菜加工、行銷為對象的醃製廠、果蔬烘乾廠、冷凍廠和合資蔬菜加工出口公司,蔬菜水果行銷專業戶(4戶)。又辦機磚廠、石料廠各一家。富餘勞力外出務工者150人,全村經濟情況、村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現全村擁有程控電話550多部,手提電話400多支,電視機560多台,機車600多輛,其他家用電器逐年增加,液化燃氣已陸續進入農家廚房。

省道漳東線及漳詔高速公路從村境經過,高速公路在村境設互通口。互通口又與省道和新杜古線相連線,道路交通十分方便,隨著古雷港口經濟區的開發建設,這裡將成為漳浦南部的交通樞紐。

文教概況

院邊國小,校園面積5568平方米,建築面積1338平方米,設9個班級,學生342人,教師9人。全村累計大中專畢業生15人,中國小教師者16人。

名勝古蹟

“高山邊”自然村以在一座名叫“高山”的獨立小山丘邊得名。山上原有清代墩台,遺址尚存。

高山寺,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982年重建,香火頗盛。

田邊社有陳聖王廟,內有一棵古木棉樹。

新中國人物

洪和陽,漳浦縣司法局局長。

洪文安,龍海市委常委、人武部部長。

陳成興,民營企業家,漳浦縣新綠農副產品公司經理。縣商會蔬菜同業公會長。

洪慶雲,民營企業家,福建宏景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