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通史12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1997年3月1日)
精裝: 39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561318294
條形碼: 9787561318294
尺寸: 20.4 x 14.2 x 2.4 cm
重量: 522 g

作者簡介

張豈之,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所所長,中國思想文化史專家。江蘇南通人,生於1927年11月。1988年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989年10月榮獲陝西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1988年12月被評為陝西省優秀博士生指導教師。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同年考入清華大學文科研究所讀研究生。1951年在重慶教育學院任教。1952年在西北大學從事教學工作,1980年晉升為教授,1984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指導教師曾任西北大學歷史系主任(1978年8月至1984年9月),西北大學副校長(1983年9月至1985年5月),西北大學校長(1985年4月至1991年8月)。現任西北大學名譽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
史念海(1912-2001),教授。山西平陸人。1936年畢業於輔仁大學歷史系。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立編譯館副編審,蘭州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1948年後,任西北大學、西安師範學院、陝西師範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陝西師範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及唐史研究所所長、副校長,陝西省歷史學會第一屆會長,民進中央委員、陝西省委主任委員。1956年獲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著有《中國的運河》、《河山集》(一至九集〈第九集為遺著〉),與顧頡剛合著《中國疆域沿革史》。
郭琦,西北大學前校長(1978.6-1982.3.22)、黨委書記(1978.6-1984.7.19)。四川樂山人,生於1917年7月。青年時期曾就讀於成都師範學校和四川大學中文系。

內容簡介

陝西通史12》主要內容:中華民族用自己的勤勞智慧創造了悠久的、綿延不斷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明,陝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安葬於今陝西省黃陵縣橋山;距今6000年左右,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存——西安半坡遺址——向我們提供了關於半坡氏族社會的全景。當時,先民們“以農業生產為主,同時也飼養家畜”。除此,陝西省臨潼縣附近發現的姜寨遺址、寶雞地區數百處仰韶文化遺存,以及陝北仰韶文化遺存的發現,都證明遠古炎黃時代先民們已經過著農業為主的生活。這說明原始農耕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肇始的物質基礎。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歷史自然地理
第一節 山原的形勢及其變遷
第二節 河流水系的分布與變遷
第三節 古今氣候的差異
第四節 土壤的利用和改造
第五節 森林的分布及其變遷
第二章 歷史民族地理
第一節 上古時期各族的活動地區
第二節 “五胡”的由來及其與漢族的雜居
第三節 鮮卑族的西遷及其所建立的政權
第四節 党項族的內遷及其居地
第五節 回族與其他各族的居民和居地
第三章 歷史人口地理
第一節 上古時期人口的分布
第二節見於史籍的全省人口記載
第三節 歷來人口的密度及其變化
第四節 不同時期人口增減的原因
第五節 各地人口的密度及其變化
第四章 歷史經濟地理
第一節 農牧地區界線的推移
第二節 農業經濟的發展
第三節 豐富的物產和農作物的區域特點
第四節 手工業和商業的興衰
第五節 富庶的關中地區及其經濟的盛衰
第五章 歷史政治地理
第一節 作為許多王朝或政權都城的關中
第二節 由封國采邑到郡縣制度的演變
第三節 道和路的遞嬗
第四節 省制的肇建和發展
第五節 邊區的創始及省地縣制度的確立
第六章 歷史城市地理
第一節 城市的形成及其地理分布
第二節 周豐、鎬與秦鹹陽
第三節 漢長安城的建設及其廢毀
第四節 隋唐長安城的遷建及其破壞
第五節 其他重要城市
第七章 歷史文化地理
第一節 彩陶文化的地理分布
第二節 關西的尚武風氣
第三節 人物薈萃的王朝都城
第四節 見於史籍的人物籍貫的地理分布
第五節 中外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第八章 歷史軍事地理
第一節 居於四塞之內的關中
第二節 高屋建瓴的形勢及函谷關的作用
第三節 作為北方屏蔽的橫山山脈
第四節 秦嶺在南北分裂時期的攻守形勢
第五節 巴山與漢水的軍事意義
大事年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