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台決定
籌建於1966年3月,籌建工作由中科院西北分院和上海天文台負責,稱“326工程”,地點在陝西蒲城。1970年12月中科院命名“326工程”為陝西天文台。
翌年7月,決定在陝西天文台增設長波授時台,1972年5月中科院把正在籌建的該台稱“3262工程”。
1973年6月將長波授時台與陝台合併,仍命名為陝西天文台。同年12月,陝台選址工作完成。
1980年11月陝台時間頻率基準及天文觀測、科研工作區搬到西安市臨潼縣書院東路,短、長波發射電台及附屬部分設在蒲城縣,稱陝台二部。
選址依據
經過調查研究和廣泛徵求天文界同行意見,陝台決定在新址增設30厘米、1.05米反射望遠鏡各一台(委託南京天文儀器廠生產)和流星雷達觀測站(發射機由761廠生產,接收系統由陝台制)。大家在這個距離蒲城縣城1公里的地方,可以看見高聳入雲的數座鐵塔,掌托著網風兜雲的無線群,用大功率長短波發射授時信號,由北京中央廣播電台、電視台,向全國全世界播出這一北京標準時間在西歐、南美、非洲、澳洲等地,均可清晰地收到他的信號、授時中心的設備非常先進,其中以氫原子鐘和絕原子鐘為基礎的基準系統,其精確度,均勻性和可靠性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30萬年僅一秒之誤差。神舟系列火箭發射,前不久的嫦娥探月,都使用從這裡發出的台北時間。
設備配置
驪山天文觀測站新址建設包括:上山道路、水電通訊系統、1.05米望遠鏡、30厘米望遠鏡、人衛跟蹤徑緯儀、水平子午環和光電等高儀等5台天文儀器觀測室,以及科普、學術活動和生活設施。工程建設由賈從梧抓總。上山道路路基打鑿和路面簡單處理於1990年完成。供電線路由二部天線隊架設。1.05米望遠鏡觀測室園頂由南京天文儀器廠設計、陝台和天儀廠合作加工製作安裝。
整個土建工程於1991年完成,天文觀測站1991年10月由斜口遷至驪山新址。遷建新址的儀器有:人衛跟蹤經緯儀、30厘米反射望遠鏡,1.05米望遠鏡於1993年4月,由天儀廠在現場安裝。水平子午環安裝在台部工作區簡易觀測室調試。光電等高儀因將搬去俄羅斯參加合作觀測研究而未在新址安裝。至此,陝西天文台天文台工作在原來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觀測手段,學科發展上增長出歷史天文學、銀河系動力學等新的研究領域。
中國的天文台
名稱 | 所在地 | 修建時間 |
---|---|---|
上海外灘氣象信號台 | 上海 | 1907年 |
登封觀星台 | 河南登封 | 1279年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 河北省興隆縣 | 2001年 |
紫金山天文台 | 江蘇南京 | 1934年 |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 上海 | 1962年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興隆觀測基地 | 河北省興隆縣 | 1968年 |
雲南天文台 | 雲南昆明 | 1939年 |
袁州譙樓 | 江西省宜春市 | 1944年 |
中山大學天文台舊址 | 廣東省廣州市 | 1929年 |
佘山天文台 | 上海市松江區 | 1900年 |
杭高天文社 | 浙江杭州 | 2001年 |
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觀測站 | 江蘇盱眙 | |
陝西天文台 | 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 | 196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