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古塔

陝西古塔

10月15日上午,馬建崗《陝西古塔》新書發布會暨攝影展在西安舉行。

當記者問為什麼耗時13年完成這本書?馬建崗坦言古塔很有吸引力,“似乎有一種磁場把我吸引到拍古塔的過程中。原計畫三年完成,但後來越拍越多,拍了十餘年才完成。塔非常美,陝西文化氛圍特別厚重,我被古塔文化感動著。”

馬建崗表示希望通過古塔喚醒大家對文物的保護意識,對陝西文化的傳承。古塔是佛教建築的代表。莊嚴肅穆,標領各代,函括千年,鮮明地反映出各個時代的建築風格、特色,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歷史、科學、藝術的精華。是中國建築史、藝術史、佛教史的有機結合體,是我們普及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無與倫比的藝術和文化價值。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馬建崗,陝西富平人,生於一九七零年,幼承庭訓,抱朴純真,溫良恭儉,待人以寬。馬建崗先生歷經十三年,足跡遍三秦,將自己的愛好和對陝西古文化崇敬結合,利用業餘時間,不辭勞苦,深入鄉野,將古塔與攝影有機結合,通過對陝西各地古塔拍攝、研究、考證、整理,對現存的309座古塔,進行了藝術呈現。用相機定格歷史,用攝像藝術見證、記錄中國文化的活化石。其不僅注重古塔的歷史真實性,更從攝影美學的角度,滿足了人們審美需求。為弘揚古塔藝術,推動研究佛教建築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創作背景

此書不僅是攝影集,也是文物志。十餘年來,將自己的愛好和對陝西古文化崇敬結合,利用業餘時間深入鄉野,用攝影藝術見證、記錄中國文化的活化石。書中鮮明地反映出各個時代的建築風格、特色。在注重古塔的歷史真實性的同時,更從攝影美學的角度,滿足了人們審美需求。書中配以中、英、日三種語言進行介紹,圖文並茂,以鏡像傳承文脈,被認為不僅是攝影集,也是文物志,對保護陝西文化遺產起到促進作用,提供了一個研究陝西古建的新視角。為弘揚古塔藝術、推動研究佛教建築做了有意義的事。

以多國語言成書為《陝西古塔》又一次誕生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又一個偉大轉折的拐點上。首先,中國正在運籌帷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再次,東亞、中亞、西亞以及歐亞大陸即將迎來鳩摩羅什1600周年的盛事。

創作內容

本書貫穿了三條重大的歷史線索,正好是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上三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
其一是在1500多年前,漢傳佛教由鳩摩羅什傳入中國後,與儒道三教合流奠定了中國傳統文明的基礎,締造了中國人的精神品質。
其二是第一個從西北高原躍上馬背的兇悍、偉大的民族——匈奴,同時在這個時期分成兩支隊伍,一支最後於公元419年在統萬城泯滅消失了,另一支進了歐洲,鐵蹄橫掃整個歐洲大陸,包圍了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城,建立了新的羅馬帝國。阿提拉大帝與赫連勃勃、鳩摩羅什就是那個時期同時代的偉大人物。
其三是古絲綢之路所開創的中國文明商道。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商業通道。過去,人們對這條重要商道沒有統一的固定名稱。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他所寫的《中國》一書中,首次把漢代中國和中亞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間的絲綢貿易為主的交通路線,稱作“絲綢之路”。
在那個時候除了絲綢之路外,世界上還有蘇伊士運河、萊茵河、尼羅河、底格里斯河等商道,為什麼中國人開闢的絲綢之路至今為世人仰慕?原因是,其他的商道是以戰爭的手段開闢的,唯有絲綢之路是以和平友好的方式開闢的。所以絲綢之路的文明對世界和平共處有著深遠的影響。
這三個同時發生的歷史事件改變了世界。陝西古塔大多就是建於晉魏南北朝五胡十六國時期,它們連結了這個歷史拐點上消失的文明,記錄了那段永遠揮之不去的神聖與悲壯。
綜上所述,該書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和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